6月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出通知,決定自7月10日起調整非居民用天然氣價格。全國范圍內的天然氣價格改革即將鋪開,長期存在的進口氣與國內氣價格倒掛的矛盾有望緩解。
本輪氣價改革中,居民用天然氣價格不做調整,這在理順價格的同時,保證了居民基本生活不受影響。展望未來,專家認為以“多使用者多付費”為原則的階梯式定價改革有望成為民用氣改革的方向,既保障民生又可以體現公正公平,推動低碳節能。
非居民天然氣價改全國鋪開
在廣東、廣西天然氣價格改革試點開展近兩年之后,自7月10日起,全國范圍內的天然氣價格改革將全面鋪開。
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的方案,這次天然氣價格只調整非居民用氣價格,居民用氣價格不做調整。同時,將天然氣分為存量氣、增量氣兩個部分。存量氣門站價格每立方米提價幅度最高不超過0.4元,其中,化肥用氣最高不超過0.25元。增量氣門站價格按可替代能源(燃料油、液化石油氣)價格85%的水平確定。
此次調整參照的存量氣標準是2012年實際使用的天然氣數量,增量氣是新增加的天然氣數量。2013年調價涉及的存量氣數量為1120億立方米,增量氣數量預計為110億立方米,兩者的比重分別為91%和9%。調整后,全國平均門站價格由每立方米1.69元提高到每立方米1.95元。
“與兩廣地區試點方案相比,即將實施的全國天然氣價改方案相對緩和。”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分析稱,本輪全國氣價調整只針對非居民用氣,體現了政府保障民生的意圖。與此同時,還區分了存量和增量部分,雖然增量氣提價幅度相對較大(相當于上漲了30%以上),但由于其整體份額占比較小,因此對下游消費壓力影響不會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