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迎來新造句時代,全民爆發話語狂歡
網民熱衷戲仿
民智反哺現實
雖早有“梨花體”的網絡狂歡在前,但不得不說,去年的網絡造句事件顯得格外集中、也格外火爆。它所起源的新聞本體,無論是關涉文化、商業競爭、還是社會矛盾,只要能夠從中提煉出特定句式或語言風格,就會激發起網友無比靈動的傳播與運用,鋪天蓋地,隨即產生神奇的傳播效果。這本身,或許就是熱愛文字的中國網民貢獻給2010年的最大網絡文化景觀。
網民熱衷于自發接力、戲仿造句,難道僅僅是為了尋求樂趣、或者宣泄壓力嗎?顯然不。"圍觀改變中國,回帖鑄造未來",億萬網民聚集在網上,用一個戲謔句子,加入對當今社會的發現與探討,完全有可能凝聚海量的民間意見、民智資源,反哺現實。
其他體:
“校內體”:就是原來的校內網、現在的人人網常用的幾種標題形式。其共同特點被部分網友定義為酸文、無病呻吟,具有強烈的校園文學青年的烙印。出現了諸如“折翼的天使”、“你傷害不起”等帶有悲傷文藝色彩的經典句式。
“走進科學體”:其起名靈感來自于中央電視臺10臺《走進科學》欄目,主要特點是喜歡使用“一串一串解不開、理還亂的設問”,如“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難道是……嗎?”即不斷用反問句、疑問句,虛張聲勢、故造懸念。現在凡是跟養生、科學、奇人異士等相關的電視節目幾乎都使用這種文體。
“韓峰體”:由被曝光了日記的廣西某煙草局長韓峰首創,主要記錄吃、喝、拉、撒、性、權力等內容,反映自己的學習、工作與生活情況,被網友稱為“一種充滿香艷色彩,字數簡潔卻內容豐富、意蘊深遠的日記體裁”。
謠言
起也微博
止也微博
順著以電影大片比照網絡事件的思路,評選一下2010年網絡“影壇權力榜”,微博一定穩坐頭把交椅。
可以給影片提供劇本———講述事實;可以為拍攝融資———吸引圍觀力量和傳統媒體的介入跟進;可以海選男女主配角———搜羅到各色人物粉墨登場;可以占領票房———賺取更大范圍的關注和傳播……微博的身影無處不在。
“人人都有麥克風、人人都辦通訊社”,無論被用來造謠,還是被用來糾錯,140個字的微博都顯示出任何以往介質無可比擬的速度、廣度、和舉手之勞的互動參與度。
金庸“被去世"的網絡傳言,從現身微博到真相大白,差不多半個小時,傳播者甚至因此引咎辭職。這也讓之前曾質疑微博或為謠言溫床的人看到了曙光。微博信息的病毒式傳播方式和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利于謠言的滋生;而一旦真相露頭,自凈式的流通越快,信息也就越容易去偽存真。
所以,不必擔心微博這位“權勢人物”一手遮天,天然就有制約它的力量存在———人們對于真理的追逐,總會搶在謠言落地之前“奪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