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從張悟本到李一再到劉逢軍,從悟本堂到紹龍觀再到大道堂,“神醫”、“大師”層出不窮,一個個養生神話、治病傳奇相繼破滅。
在一個科技發達、文明現代的社會,為什么還有很多人相信綠豆包治百病、十幾天不吃飯就包好、憑照片就能看病等荒誕不經的說法?“神醫”“大師”們為何能忽悠世人?“神醫”現象折射出怎樣的社會問題?如何治理?請關注本期話題。
【網絡調查】
如何治理“神醫”現象?
加強醫學科普 1151票 54%
緩解看病難看病貴 1132票 53%
嚴格執法問責 1044票 49%
加強行業監管 858 票 40%
強化輿論監督 664 票 31%
約束媒體炒作 1189票 56%
數據截至1月12日10時,共有2136 人參加
網絡支持:人民網觀點頻道
【各方觀點】
誰把患者推向了“神醫”懷抱?
“神醫”一度炙手可熱,除了人們自身醫學知識缺乏、存在盲從心理之外,現實中還有兩個重要“推手”。一是利益推手。現在老百姓有個頭疼腦熱的,上個醫院,隨隨便便就要成百上千,小病大治,大病貴治,昂貴的醫療費用,令許多人望而卻步。而“神醫”們正是看準了這一點,迎合人們希望看病便宜些、容易些的需求,紛紛推出綠豆等價廉“管用”的“藥物”,打出看照片等“療法”,一時之間頗能迷惑人。
二是炒作推手。每一個“神醫”,都不是一個人在戰斗,往往都有一幫人、一些媒體在為其抬轎子、四處吆喝。尤其是現代傳媒如此發達,包裝手段如此豐富,一個在醫界昨天還默默無聞的人,上了幾期節目,搞了幾次訪談,得了幾個頭銜,就會一夜之間火了、紅了。借著媒體的傳播力和影響力,其市場會迅速擴展,其負面效應也會空前放大。
有利益驅動,就會有炒作忽悠,這兩只“手”是相通的。其實,近年來,這些“推手”聯手炮制的,又豈止是“神醫”們?(山東讀者 孔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