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堵拳法
“建”字訣
流花湖如意坊建隧道 廣州大橋洛溪橋拓寬
記者了解到,此次廣州推出的交通治堵30招組合拳內容具體如下:
(一)加強城市規劃,實現中心城區交通設施與城市功能的匹配。
1.加快構建兩個新城區,提升三個外圍城區,抽疏中心城區功能和人口。
根據《廣州城市總體發展戰略規劃》和《廣州城市總體規劃(2010-2020)綱要》,構建兩個新城區(東部山水新城、南沙宜居濱海新城),提升三個外圍城區(花都城區、增城城區和從化城區),加快教育、行政、醫療衛生等公共服務資源的配置,不斷完善綜合配套和城市服務功能,增加就業崗位,形成人口的反磁力,截流新增人口并將部分中心城區的人口吸引過去,達到疏解中心城區人口和交通的作用。
2.嚴格控制中心城區建設總量增量和開發時序。
進一步完善中心城區建設項目建設審批制度,加大大型建設項目的交通影響評估對項目報批的決策影響力,嚴格控制建設總量增量,調節建設項目開發時序,鼓勵外圍組團的綜合開發和公共服務配套。對中心城區經營性建設用地,不得突破經法定程序批準的控制性詳細規劃確定的容積率指標。
3.按照國家標準落實配套交通基礎設施規劃。
按照《城市道路交通規劃設計規范》(GB50220-95)、《城市公共交通站、場、廠設計規范》(CJJ15-87)等國家標準,規劃建設道路、交通場站等交通基礎設施,重點打造六大功能區(珠江新城—員村、琶洲、白云新城、白鵝潭、廣州南站、白云空港);進一步完善開發項目與配套的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移交接管、同步投入使用的制度。分區域按差別化原則修訂實施建筑物停車位配建標準。
4.對中心城區貨運市場、批發市場實施規劃調整和清理、整治或搬遷。
積極推進我市“中心區、過渡區、發展區” 貨運業布局調整,加快落實“發展區”內物流發展用地,加快推進“發展區”物流園區、新型貨運站場的規劃建設。結合城區外圍搬遷安置場地的落實情況,積極穩妥采取清理一批,土地置換一批,舊城改造一批,經營轉型一批等分類措施和辦法,適時加強貨車交通管制措施,分步推進落實增槎路等路段沿線貨運市場、貨運停車場的搬遷撤場工作。
結合《廣州市商貿網點布局發展規劃(2006-2020)》、《廣州市產業物流發展規劃(2010-2020)》,加快外圍區域批發市場的建設,對接物流(配送)園區,積極穩妥、適度有序地實施中心城區批發市場的清理、整治或搬遷。
(二)加強道路網結構完善和外圍軌道交通樞紐站建設,提高道路網的疏通循環和換乘接駁功能。
5.研究修訂道路網結構性完善工程5年實施計劃,優化道路網的結構和布局。
根據廣州道路網的實際,進一步研究優化道路網的結構和布局,切實改善目前中心城區路網級配不合理,部分道路功能紊亂,局部對外交通通道能力不足,局部路段容易出現交通瓶頸的困境,研究修訂道路網結構性完善工程5年實施計劃,通過優化調整路網解決結構性缺陷。
6.加快打通斷頭路、拓寬瓶頸路段、改造重要交通交叉口。
結合道路工程前期情況,積極實施道路網改善工程。一是打通斷頭路,包括同德圍地區的三個項目:同康路、石井河東側西環路、鐵路西側東環路;新建新滘西路過江隧道、白云六線、華南路東延線、改造東南西環、建設如意坊隧道及南北配套道路工程,建設芳村大道、獵德北延線-北環、大坦沙大橋系統,繼續推進流花湖隧道和云溪路西延線建設,加快推進新化快速路和廣明高速公路的建設等;加快推進花城大道東延線工程、加快推進城西地區的廣州發電廠、省廣弘食品集團等2條鐵路專用線整體拆除并按規劃改造為市政道路的工作。二是拓寬瓶頸路段,包括拓寬中山六路、廣州大橋、洛溪大橋、客村立交、臨江大道面粉廠路段、同德圍地區兩個瓶頸路段:拓寬上步橋(需同步建設跨北環高速人行天橋)、拓寬西灣路-西槎路等。三是改造重要交通交叉口,包括改造華夏路-金穗路交叉口環島、冼村路-金穗路交叉口環島、石化路-廣園路立交等。
7.建設安全、連續的步行系統,結合綠道適度發展自行車。
結合中心城區交通改善以及人性化出行的需求,完成一批行人過街設施的建設,提供安全、連續的步行系統,同時在有條件區域規劃建設自行車道,結合綠道的布局區域適度發展自行車,為慢行交通接駁公共交通提供便利。
8.加快市區外圍軌道交通樞紐換乘站點建設。
加強換乘接駁,科學調節進入中心城區的個體交通。加快市區外圍軌道交通樞紐大型換乘公共停車場的規劃建設,完成嘉禾、坑口、海傍、南浦、漢溪長隆等一批軌道交通換乘樞紐站點建設項目,引導市民通過停車換乘方式進入中心城區,減少中心城區交通流量。
(三)積極落實“公交優先”戰略,從“財政優先、用地優先、路權優先、信號優先”等四方面積極建設“公交都市”。
9.建立公共交通發展財政扶持的長效機制。
在軌道交通方面,保持亞運前對軌道交通的建設投資力度;在常規公交方面,一是按照“微利經營”原則,建立公交行業成本標準機制,綜合考慮常規行業的適當利潤率建立補貼制度,同時加強成本的審計、核定,確保補貼政策的公開透明;二是研究財政對公交車輛提前退出運營的補貼機制,鼓勵和引導企業將公交車輛運營期由現在的平均10年調整到6年~7年,改善車況及車容車貌。
10.繼續加快軌道交通網絡的建設。
繼續以超常規的建設力度推進軌道交通網絡建設。未來5年預計將新啟動11條軌道交通線路的建設,包括六號線、七號線、八號線及北延段、九號線、廣佛線、十一號線(環線)、十三號線、十四號線主線從化及支線知識城、十六號線、二十一號線等。
11.配套公交優先加快推進公交站場和港灣站的建設。
根據市政府審定通過的《解決廣州市公交站場缺口問題工作方案(2010—2015)》,加快組織實施。在公交站場建設財政資金保障的前提下,保障公交站場建設用地,加快推進相關征地拆遷工作,按照市級重點項目加快辦理前期報建手續,到2015年前建成公交站場16個,新增公交站場用地面積約20萬平方米,其中西朗等公交樞紐站8個、珠江新城等首末站8個,同時積極推進中心城區港灣站改造及公建配套的公交站場建設工作。
12.推進早晚高峰公交專用道的施劃。
進一步采取措施加大對公交路權優先的支持力度,在現有公交專用道128.5公里的基礎上,要加大對中心城區早晚高峰公交專用道的施劃力度,使總里程超過300公里,實現公交車輛早晚高峰較快通行。
13.研究新建公交優先信號系統。
對已設置公交專用道、公交線路密集、客流量較大且交叉口有條件的主干道進行公交優先信號配置。通過配置公交車輛感應信號系統或在路口設置公交優先交通感應信號,靈活調整交叉口信號周期、信號相位,確保公交車輛優先通行,進一步提高常規公交的運輸效率。
14.加大軌道交通、公交車、出租車運力投放力度。
根據《2011年-2015年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建設方案》,加大軌道交通列車的供給,預計到2015年一、二、八號線車輛將增購車32列(192節車廂),三號線增購車26列(156節車廂),五號線增購車32列(192節車廂)。
結合客流的需求,加大力度增加公交車供給,優先投放到中心城區外圍公交線路,方便市民乘坐。到2015年中心城區初步計劃新增公交車3000輛(含30輛18米BRT公交車)。
進一步完善出租汽車運力科學投放機制。綜合考慮大容量公共交通發展、出租汽車行業營收及穩定情況等因素,在廣泛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確定出租汽車運力投放機制。
15.加強公共交通與其他交通方式的無縫接駁。
對于中心城區開展公交線網常態化的調查,優化公交線路和公交站點設置,完善地鐵站和公交站之間的換乘指引,進一步提升廣州大道北、白云新城、嘉禾、龍歸、鐘落潭、滘口、東曉南、瀝滘、岑村、天河軟件園、科學城、長洲島等16個市區外圍結合部的公交接駁地鐵服務水平,以及公交與珠江新城APM的接駁。
治堵拳法
“限”字訣
擬提高中心城區
機動車使用成本
(四)逐步提高中心城區機動車使用成本,加大城市交通組織管理力度。
16.優化調整廣州市域停車場差別性收費。
適時適度提高停車收費標準總水平,增加機動車使用成本。利用價格杠桿,引導個體車輛多選擇城市外圍停放,引導市民盡可能選擇公共交通方式出行。進一步推進停車收費標準差別化政策,提高停車位的使用效率,試行住宅配套停車場也按區域級別實行差別性價格政策,適時調整我市收費區域級別劃分,加強和規范對占用道路停車經營的管理。
17.研究廣州收取交通調節擁堵費的可行性。
借鑒新加坡和倫敦等城市通過征收交通擁堵費調節車輛數量的經驗,在科學評估的基礎上,對在廣州市部分重點道路交通擁堵區域實施征收交通調節擁堵費的可行性進行研究和論證,研究提出符合廣州實際的交通調節擁堵費的時段、范圍、定價基準和收費形式,對可能面臨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擇機實施。
18.優化中心城區道路單向交通組織。
根據中心城區區域道路網絡結構特點,結合路段交通流方向特征,選擇有條件的區域道路實施單向交通組織,簡化交叉口交通組織,提高車輛通行效率。
(五)加強交通需求管理政策,引導機動車有序增長。
19.進一步優化和擴大貨車交通管制。
通過進一步優化和擴大貨車交通管制,分離過境交通,減少過境交通進入中心城區。分離環城高速過境交通,提高其承擔城市內部交通功能的作用,從而緩解其他主干道交通壓力。在目前貨車交通管制范圍的基礎上,分步將環城快速路納入市區貨車交通管制范圍。結合貨運物流業的外遷進度逐步收緊管制力度,引導過境車輛通過華快三期、北二環、東二環、東新等中心城區外圍的高速公路通行。
20.進一步加強公務車的管理。
機關單位公務用車配置嚴格按照國家相關規定執行。到2015年,本市各級黨政機關、全額撥款事業單位不再新增公務用車指標,并嚴格公務車使用管理。各國駐穗領事館和國際組織駐穗機構“領”字頭號牌小客車按有關規定執行。
21.研究制定中心城區特殊路段或特殊時期臨時性交通限行的相關措施。
借鑒廣州亞運交通保障經驗,為保障中心城區重點主干道或區域的道路順暢,研究特殊區域、特定時段的中心城區重點主干道或區域交通限行措施。
為做好節假日或重大活動期間的道路交通保障,研究中心城區節假日或重大活動期間臨時性交通限行措施,確保特定時段特定范圍市區道路交通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