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時報:這些年當地政府在麻風村做了哪些工作?
張平宜:我們建成國內麻風村第一所正規學校后,引起不少媒體關注,社會輿論也促使當地政府將更多關愛的眼光投向麻風村。最讓我高興的事是,2005年涼山地區的麻風村告別 “幽靈村”的歷史,成為正式的行政村,人口普查也第一次走進村子,孩子們終于能申請戶口,有了身份。
2007年國家投入扶貧資金,當地政府在村里修水泥路、做引水工程、修繕房屋、給村民增加補助,并建學生餐廳,蓋中學校舍,這些都讓村民生活得到改善。
京華時報:在麻風村大家怎么看你?
張平宜:麻風村的長輩會覺得“張阿姨是個瘋子,一個兇巴巴的女人”,因為我常到村民家里“搶孩子”,一激動就脾氣不好,其實我很想溫柔一些。對孩子們來說,我是老師又是媽媽,也是他們的知心朋友。
我是個很笨的女人,遇到問題只會用最笨的方法。這一路上,我陪在孩子們身邊看著他們長大,感情越深,越能看到他們最難的地方,會舍不得離開,只有陪他們一起走才踏實。
京華時報:長期近距離接觸麻風病人,你不擔心被傳染嗎?
張平宜:會擔心,每年我大概有一半時間在大陸,先生是個醫生,他對我說“你膽子真大”。其實我也害怕,我是個愛美的人,而且怕得病,有時在村里被跳蚤、蚊子咬,或出濕疹,心里會緊張。但我覺得自己在做一件有意義的事,能克服內心的恐懼。
95%的人對麻風病天生免疫,得病并不容易,長期接觸正在發病的病人得病率才會高一些,且以兒童患病較多,我去麻風村時已經老大不小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