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8日,河南省濟源市一家超市的工作人員在雙匯專柜前擺放非豬肉的制品,豬肉制品全部下架。河南省孟州市等地養豬場采用違禁動物藥品“瘦肉精”飼養生豬,有毒豬肉流入濟源雙匯食品有限公司。事件經相關媒體曝光后,引發廣泛關注。新華社記者 朱祥 攝
暴利誘惑下的“黑色鏈條”
經公安機關審訊,“瘦肉精”案中的非法制售網絡基本查清為:加工源頭(劉某和奚某于湖北襄陽合謀研制生產)→主要銷售窩點(陳某和肖某)→次級分銷窩點(不法獸藥店主和生豬購銷人)→“瘦肉精”使用者(生豬飼養戶)→加精豬流向地(屠宰點和肉制品加工廠)。
處于鏈條最頂端的劉某稱,出廠的鹽酸克倫特羅呈粉末狀,由于純度很高,被稱作原粉,出售價格一般為2000元/公斤,扣除原料、人力、廠房租金等成本后,每公斤還有600至700元的生產利潤。
而主要銷售人員陳某和肖某“接貨”后,要么以4000元/公斤的價格轉手給下線人員,要么添加淀粉等物質稀釋后,再以每公斤200多元的價格賣給下線銷售人員或者養殖戶?!稗D手的次數越多,‘瘦肉精’的純度就會越低”,而每公斤的銷售利潤也會從數千元到上萬元不等。“在鄭州市陳某的親戚家,現場查獲的未轉移現金就高達30多萬元?!本饺藛T說。
處于鏈條次末端的生豬養殖戶拿到稀釋后的“瘦肉精”,由于純度不同,價格也會從每公斤200元到300元不等。飼料中有了這樣的“添加物”,就能飼喂出高瘦肉率的生豬,以每頭生豬100公斤計算,每頭豬能多賺40到60元,對于每頭生豬80到100元的正常利潤而言,算是一筆不小的額外收入。而為了迎合“挑肥揀瘦”的市場需求,屠宰點和肉制品加工廠也更愿意以微小的邊際收購成本增加其收購生豬的瘦肉率,從而在市場競爭和經濟獲利上占得先機。
業內人士認為,暴利誘惑使得地下“黑色產業”鏈條有了形成的可能,而為其變成現實提供可乘之機的,正是現有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漏洞。
“生豬產業鏈條長,環節多,管理部門多,一個環節、一個具體事把不嚴,就會出現漏洞?!焙幽鲜「笔¢L劉滿倉說,“加強‘源頭’管理,推進標準化規模化養殖,健全質量追溯系統,加強全過程的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才能杜絕‘瘦肉精’進入食品產業鏈,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眾消費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