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湖南衛視
自制劇為利器,領頭羊也求變
和長久不得志的重慶衛視相比,湖南衛視似乎沒有變陣的理由:截至2010年,湖南衛視已經連續8年位居省級衛視收視率第一。縱觀其每一次節目創新,勢必引來電視圈大量模仿、跟風:快樂大本營、玫瑰之約、超級女聲……可總是“一直被模仿,難以被超越”。
即便如此,2011年湖南衛視的新動作還是顯而易見的,除了黃金檔的綜藝節目,次黃金檔成了湖南衛視利用自制劇重點打造的收視利器。其開年以來的《一不小心愛上你》、《宮》和《回家的誘惑》,幫助頻道收視節節攀升,《回家的誘惑》更開創了全國次黃金檔電視劇的收視新高。
已經是領頭羊了,不如求穩,何必求變?
理由并不像我們想當然的“開拓新市場”那么簡單。湖南衛視清楚地知道,“自制劇”三個字在未來中國電視圈的競爭分量。
截至目前,湖南衛視2011年一共播出4部戲,除了在播的《天使的誘惑》是引進劇,前3部都屬于自制范疇。“《宮》和《回家的誘惑》屬于定制劇,我們找公司投資合作,他們為湖南衛視量身打造。而《一不小心愛上你》則是徹頭徹尾的自制劇,頻道全程參與創作和制作。不管是定制劇還是自制劇,我們都會要求獨播。”湖南衛視方面表示,目前臺里制作中等待上檔的自制劇至少還有7部,其中包括向建黨90周年獻禮的兩部紅色劇。湖南衛視誓將自制進行到底。
這種“自制意識”其實早在上個世紀就開始覺醒了,1990年起,以《六個夢》、《一簾幽夢》、《還珠格格》為代表的一系列瓊瑤劇,就是湘軍和臺灣方面合作的成果。2007年后的《又見一簾幽夢》、《丑女無敵》、《一起來看流星雨》等,則全面開啟了湖南衛視完全自制劇的鼎盛期。
做自制劇,一可以控制成本,二可以掌握版權,形成產業鏈,三可以保證獨播,除此之外,湖南衛視尤其看重兩點:自制劇與平臺的粘合性,以及它的“推新人”效用。“現在的競爭就是這樣,你不僅要有別于人,還要有強烈的自我標識。”湖南衛視某負責人表示,他們的定位人群偏青春、時尚、都市和情感,自制劇可以依據這些特點修改內容,如此一來既加強了頻道的標識性,又符合觀眾的需要。《一不小心愛上你》的劇本在劇組和電視臺之間來來回回轉了一年多,該負責人這樣描述修改過程:“女二號太弱了,矛盾對立不夠,觀眾可能不愛看,改!哥哥太壞了,觀眾可能喜歡更善良、搞笑一點的,改!”
用自制劇推新人是湖南衛視打的最大的如意算盤,也是他們自制經驗里最大的教訓之一。“你想想當年的瓊瑤系列捧紅了多少明星,可全給他人做了嫁衣裳。不論是否友情常在,回頭再請人干什么,價格、時間都不那么方便談。”于是,湖南衛視成為省級衛視中唯一擁有自己藝人的電視臺,俞灝明、魏晨、張翰、江鎧同、鄭爽等,全部是“自家戲自家演自家捧”,“用自己的人,一切都好籌劃,除了劇,臺里的各種節目也可以共享資源,后續開發也容易得多。”
算盤打得響,罵聲也不斷,“太雷太山寨”的批評伴隨收視率一起飆升。“都說湖南衛視庸俗,可誰又做得到它的收視率?”有網友反問。今年一季度,湖南衛視收視大漲36%,增幅第一,3月更全面超越央視,躍居全國第一。嘗到了甜頭,湖南衛視也更堅定了走自制之路的決心,“有人說電視臺做得不專業,但我們一直做,把隊伍拋到這個領域里一直鍛煉,最后肯定能做成”。
3
北京衛視
變身秀場,市場逼出作戰理念
2010年的最后3個月,北京臺衛視節目中心夜夜亮燈到后半夜。對于剛調任衛視節目中心主任的徐滔來說,一開始就面臨著改版的艱巨任務。
徐滔在做完一個月的調研后,竟然感到“不寒而栗”:“第一方陣的成員都在狂飆突進,置身其間,持續增長才是常態,不增長就等于倒退,維持現狀只能是幻想。這種作戰態勢是市場逼出來的。”
2010年12月26日,改版后的北京衛視正式亮相,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在于打通晚間時段的《BTV秀場》,旗下《頂尖秀》、《非凡秀》等七大板塊串起周一至周日的次黃金檔。此外,《劇說》、《身邊》、《養生堂》、《檔案》四檔節目,又和“秀場”一起構成了北京衛視全天五大品牌欄目帶,這也使得北京衛視成為目前省級衛視中品牌欄目最多的頻道。
在酷愛跟風的中國電視圈里,北京衛視的特立獨行讓它一直有些置身圈外的氣質,這次的“秀場”,聽起來更像憑空冒出來的創新。不過徐滔說,這恰恰是經過研究的結果:“改版前,我們對中外30多個頻道的編排,近百個包裝、近千個節目,以及近三年來全國衛視觀眾的需求特點和生活習慣進行了深入研究。”他們還成立了監察情報科,這個名字讓改版聽起來更像一場戰役,“這是其他省級衛視沒有的獨立科室,主要功能一是自我節目監控、評估,二是提供每日各省級衛視的收視表現和輿情動態,幫助頻道及時掌握對手情況并采取策略。”
通過研究、監察,他們發現排名前四的衛視均在黃金時段以規模化的高收視欄目帶作為支撐。因此,北京衛視構建了《BTV秀場》與《檔案》二大欄目帶與之抗衡。傍晚時分,大家習慣安排電視劇連播,北京衛視則根據傍晚中老年觀眾多,央視二套生活板塊關閉后,全國同類節目缺位的特點,專門在該時段設置了《養生堂》,進行差異化競爭;電視劇《借槍》播出期間,浙江、天津、東方衛視都采用了刪除新聞聯播后廣告的方式搶占先機,于是,現在播《家常菜》,北京衛視就首次用上了類似的“卡位”播出策略。
這些看起來都是策略化的手段,徐滔更愿意理解為一種競爭意識:“讓競爭對手的成功經驗變為我們的財富。”從第一季度收視份額看,北京衛視增幅30%,僅落后于湖南衛視,排名全國第二。但也有業內人士指出其隱憂:“‘秀場’更像是一種概念炒作,不過是用一根繩子,把綜藝、訪談、收藏等雜七雜八捆到一起而已,到底想表達什么,核心訴求是什么,還不是很明晰。”面對改版的成果,徐滔也不滿足:衛視有效覆蓋與收視排位不匹配,次黃金時段收視仍需突破,缺少有影響力的大型活動,這些問題都在她的作戰列表上。
徐滔把這場戰役看作體力和智力的雙重比拼,未來的中國電視,個性、資源都將成為競爭之重,而每一條道路勢必都曲折回環,每一次跋涉都需要全力以赴,“所以,我們只能不停地做兩件事情——前進和拐彎。前進靠的是氣力,拐彎憑的是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