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初中畢業(yè) 去河北當搬運工
昨天,父親高傳忠講述了兒子高強的經(jīng)歷———
高強,1972年出生,家中五兄妹,他排行老四,17歲初中畢業(yè)后就去了河北省石家莊打工。這個農(nóng)村娃文化不高,但力氣大,在石家莊大郭村火車站當搬運工扛包,那時一個月只能掙8元錢。
當了3年搬運工,高強想到了學廚師,學了半月沒錢繳學費便輟學。高傳忠回憶,高強沒有灰心,在出租房里拿起炒鍋練翻菜,端起米篩學搖鍋。后來,高強去一家飯館應聘。老板問他要多少工資,高強說:“別先談錢,你先看我手藝如何再說。”就這樣,高強憑借自學的廚藝留在了飯館。這家飯館來往的顧客多是做工程的,見高強精明能干有闖勁,就介紹他到裝修隊做工。干了3年廚師,高強就跳槽了。
當包工頭虧了本 朋友幫他站起來
“朋友幫了他。”高傳忠說,干了一段時間裝修隊小工,朋友見他有頭腦,講誠信,就讓他包工程。打工仔當包工頭,高強想都不敢想,在朋友的鼓勵下,他回家向村里鄉(xiāng)親借了3萬元錢開始包工。
高傳忠說,高強第一個工地虧了100萬元,他覺得這輩子再也爬不起來了,打算回家種地。朋友們安慰他,不要怕失敗,再借錢給他繼續(xù)做,再虧了這些錢就不要了。在朋友的鼓勵下,高強再次創(chuàng)業(yè),這一次賺了200多萬元,他終于翻了身。做裝修,搞建筑,事業(yè)越做越大。2008年,高強成立河北瑞盛房地產(chǎn)開發(fā)公司,真正涉足房地產(chǎn)。
“人不要忘本,更要懂得感恩。”高傳忠說,他經(jīng)常教導兒子不要忘記自己當過搬運工,要記得自己的今天多虧了朋友的幫助。
發(fā)家不忘窮鄉(xiāng)親 春節(jié)串門受觸動
高傳忠說,高強每年春節(jié)都要回家拜望左鄰右舍。
2009年大年三十,高強在父親的帶領下,分別拜望組里70歲以上的老人和因病困難的鄰居。那天,父子倆走訪了8家人,每走一家就了解一家的困難,幫忙出點子找門路,最后送上500元紅包。
高傳忠說,回家后高強就找他商量為村民修房子的事。他沒同意,“兒子最初借錢包工程,有的鄰居有錢也打埋伏,高強當搬運時那么困難,鄰居去了他那里,他包吃包住還給車費,對方回到老家一句感謝的話都沒有。”高傳忠說,他起初覺得為村民修房子不值得,何況為35家人修房子花的不是小錢,兒子掙錢也不容易。
去年2月,回到河北的高強又打電話跟父親商量這事。高傳忠終于想通了,他覺得這是好事,應該支持兒子。
高傳忠說,過年本應是農(nóng)民吃得最好、穿得最暖,住得最舒適的時候,而那次走訪讓高強親眼目睹了村民的困難。兒子吃過苦,現(xiàn)在富裕了,他覺得大家的日子也應該一起好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