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選秀之后
選秀歌手,選秀節目最鮮明的標志。
李宇春式的造星神話只有一個,對于更多的選秀歌手,當舞臺的燈光漸漸暗去之后,不少人又回到了普通人的生活。還在娛樂圈飄的,或堅持音樂之路,或把重心逐漸轉移到演戲、主持等方面。對他們而言,選秀歌手或許是個讓人尷尬的標簽,但無人否認,選秀也拉開了他們生命中最大一次轉折的閘門。
下一個18年還可以有別的輝煌
王嘯坤,2006年18歲時東方衛視《我型我秀》總冠軍。他回憶總決賽后被威亞吊著飛起來的那一刻,“感覺人生也進入一個嶄新的境界,世界全在自己的腳底下”。其后,他簽約環球唱片公司,發單曲、發專輯,商演不斷。每天暈暈乎乎地跟著公司安排走,某一天,他突然驚醒:“我想要的不是做藝人,而是做音樂;我希望自己是個創作型歌手,不是明星歌手。”
2009年,王嘯坤與公司解約,成立了自己的廠牌,“做自己想做的音樂、簽樂隊、參與MV制作、發潮牌,一切都很新鮮!”現在的王嘯坤被標榜為“獨立音樂人”,當年的選秀經歷已很少被人提起,音樂和品牌卻越來越為推崇個性的小眾群體認可。
回頭再看選秀,王嘯坤仍然感激那次改變自己生命軌跡的機遇:“但那只是人生第一幕的高潮。下一個18年,我還可以有別的輝煌。”
我是個演員,不只是個“超女”
陳西貝,2005年《超級女聲》成都唱區第七名。賽后簽約天娛公司,不過,她很清楚自己志不在唱歌,“我想做個演員,不想只是個‘超女’。”她一度十分反感“選秀歌手”的標簽,在天娛時,拼命跟公司爭取演戲機會,后來又跳到更專業的影視公司,希望用影視作品淡化身上的“超女”標簽。
但事業并不如想象得那么順遂,陳西貝拍了十幾部電視劇,還參演過電影和話劇,沒有遇到一個很有影響力的角色,大家提到她,最常用的標簽還是“超女”。
陳貝西很平和地接受了這一切:“當年我們班上30多個同學,如今只有我一個人真的成了演員——選秀起碼給了我實現夢想的機會。”她還調侃自己不溫不火的狀態,“我是走在隊伍中間的人,中間的風景也很美啊。”
還是靠實力和作品說話
大春子,2009年《快樂女聲》全國第十一名。大春子賽前就灌錄過自己的發燒碟,在爵士樂圈小有名氣,賽時更被專業評委驚為天人,實力強而形象不佳,她的被淘汰在當時被不少人看作比賽有“黑幕”的有力證明。
賽后,大春子和其他17名選手一同簽入天娛公司,藝人實在太多,爵士樂市場不佳,加上個人形象缺少優勢,結果她成天跑場子,一張單曲未出。一年后合同到期,公司也沒有挽留的意思。面對這種顯而易見的忽視,大春子什么也沒說,只反復強調一句話:“‘超女’是老天賜給我的機會,選秀就是一個年輕人追夢的過程,自己堅持才最重要。”解約后,她認識了一批圈子里的音樂人和制作人,選秀時的不少歌迷也默默一路相伴。
眼下,她正忙著一出音樂劇的排練,自籌專輯也進入挑歌階段。專輯中有一首歌,原作就來自比賽時支持她的一位歌迷,“一個深圳的爺爺,自己譜曲寫詞,經常把樂譜和自己錄的小樣寄過來給我。”大春子絲毫不介意被貼“快女”標簽,因為她知道,“到最后,還是實力和作品說話”。
《美國偶像》小傳
《美國偶像》(American Idol),由福斯廣播公司從2002年起主辦的美國大眾歌手選秀節目,原型為英國電視節目《流行偶像》(Pop Idol)。節目一經播出就獲得超高人氣,近年的收視率牢牢占據美國黃金時間段電視節目榜首。《美國偶像》也被認為是中國眾多選秀節目的始祖,早年“超女”就曾一度陷入山寨“美偶”的指責中。
作為一檔全民娛樂的電視真人秀,《美國偶像》的評委基本固定,為兩男一女,評委在各大州進行初選,通過的選手集中到好萊塢參加下一輪比賽。半決賽共有24名選手(12男12女),由觀眾電話或短信投票,得票最低者陸續被淘汰,最后的勝出者就是“美國偶像”,獎品是唱片公司的一紙合約。
《美國偶像》在美國引發的全民狂熱是誰都沒有預想到的,一屆比賽可以收獲超過5億張選票,高出美國歷史上任何一屆總統選舉的投票數。
但《美國偶像》的發展也并非一帆風順,收視率下降是近年面臨的現實。不過,其成熟的商業運作,精良的制作班底,高素質的評委隊伍,和“美國夢”的打造模式,仍然被認為是無可替代的。有人評價國內選秀與“美偶”的差距:“別人單宣布結果就能制作成一小時的節目,而且跌宕起伏,精彩紛呈,這種功力國內電視人難以企及。”
來源:北京日報 編輯: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