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向往穩定的養老保障,僅有1.2%的家長希望孩子成為工人農民
養老雙軌制,不僅直接影響人們退休后的生活質量,更影響著人們的擇業觀。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選擇職業時不再考慮自己的興趣、自身情況和崗位的匹配度,而是一窩蜂地涌向了工作相對穩定的行業。
王雨曾是北京一家重點大學中文系高材生。2008年本科畢業后,她進入一家知名的時尚雜志工作。優厚的待遇、愜意的工作環境曾讓她成為不少人羨慕的對象。然而去年,考上了公務員的王雨放棄了所有這些光環。
面對記者的疑惑,王雨顯得很坦然,“別看我在那里月薪上萬元,但扣除‘五險一金’,拿到手的收入實際上已經大打折扣。現在市場化媒體競爭激烈,前景不可預期。公務員可以給我一個穩定的職業生涯。”
王雨還表示,和她持相近觀點的同學絕非少數,特別是隨著年齡漸長、生活壓力不斷加大,“大家都說,職業發展、個人興趣都是浮云,穩定、能養老才是王道?!?/p>
南開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所教授原新表示,如今年輕人在擇業中,重政府輕企業、重白領輕藍領、重城市輕農村等現象十分常見,“除了與就業環境、職業選擇、工資待遇等相關外,與雙軌制退休模式必然有關。”
不久前,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發布的2011年《社會藍皮書》顯示,在對全國286個城市小學四年級和初中二年級在校生及其家長進行的調查中,25%的家長希望孩子成為醫生、律師、記者等專業人員;15%的家長希望孩子成為科學家、工程師;另有15%的家長希望孩子成為教師;選擇讓孩子當政府官員的占11.6%;而選擇讓孩子成為工人農民的家長僅為1.2%。
不少網友直言:之所以選擇體制內的工作,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看中了“鐵飯碗”的“安全、穩定,不用擔心老了以后的生活?!?/p>
“鐵飯碗”的巨大誘惑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找工作時把目光投向了更穩定、更保險的政府機關、事業單位,近年來不斷升溫的“公考熱”就是證明。
隨意點開一家與大學生就業有關的網站,最熱門的版面和帖子大多和公考有關。一些地方甚至出現了大學畢業后幾年不就業、專職在家復習準備公務員考試的“公考族”。
天津一家國有企業的職工劉維退休后,每月的養老金只有1800多元。因為女兒大學還沒畢業,未來還有很多需要花錢的地方,這些年她一直在一家服裝店幫忙?!艾F在就盼著自己老得慢一點兒,還能再多賺點兒錢。”
談到女兒的工作,劉維鐵定心要讓女兒考公務員:“一年不行兩年,兩年不行三年,直到考上為止。”她對記者說,“就算找到工作,也得讓她考公務員,以后不能再像我這樣老了受罪。”
完善養老保障制度,是消除貧富差距、保障困難職工正常生活的重要之舉
年初,在人民日報和人民網聯合進行的一次調查中,高達94%的網民認為養老制度實行雙軌制不合理。網友指出,改變養老“雙軌制”,是消除貧富差距的重要措施之一。
專家表示,養老金“雙軌制”是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特殊產物,其不公平至少包括以下兩方面:
一是從退休前的個人繳費來看,企業人員要繳納養老保險,公務員不用繳費。
現行企業單位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養老保障制度,由企業繳納的統籌部分占工資總額的20%,企業職工所繳比例為個人工資的8%。企業職工養老金的多少與個人和單位的繳費額直接相關。
對大多數中小企業來說,由于市場競爭激烈,經營壓力大,在職職工工資多數偏低,繳費額度較小,這直接導致職工退休后養老退休金普遍低于公務員和事業單位職工。
二是從退休金占退休前工資的比例來看,退休后,企業人員退休金普遍只有退休前工資的60%左右,公務員卻能達到90%左右。
也就是說,即使退休前工資相差無幾,退休后公務員養老金將是企業人員的1.5倍。在有的城市,公務員退休金和企業人員退休金甚至相差4倍多。
為了解決企業退休人員與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退休金差距過大等問題,自2005年起,國家已連續七次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總體看,企業退休人員的待遇水平翻了一番。但企業職工與公務員退休金的差距仍未明顯縮小。
原新表示,從全球看,一國之內不同人群、行業間存在不同的養老保障模式是正常的,許多發達國家也有這樣的制度設計。關鍵在于所有模式的執行效果應該是基本公平、公正的,保障全社會每一個公民老年后的基本生活需求,尤其是各類生活困難者的基本生活需求。讓每個人生活得踏實,是制定和實施老年社會福利政策的基本要求和根本目的。目前看來,雙軌制造成的差別確實過大,有失公平。
“發達國家的老年社會福利制度有明確的理念:維護全體老年公民的利益,保證公民平等,所有老年公民在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后都有權享受基本養老金,不論其有無其他經濟來源,也不受其退休前的工作成績和家庭狀況的限制?!痹聦τ浾哒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