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生在清華真維斯樓前合影。
5月23日,清華大學的一座老教學樓突然搖身一變,掛上匾額成了“真維斯樓”,讓清華大學內外炸開了鍋,眾多清華師生和網民表示不能接受。
5月24日,成為眾矢之的的清華大學、捐資方真維斯公司接受了中國青年報記者采訪,對這一事件進行了正面回應。
真維斯樓遭調侃
兩天之內,冠名真維斯樓的清華第四教學樓遭遇了一面倒的質疑之聲。
然而,據中國青年報記者了解,清華大學本身校園內已經長期存在“逸夫樓”、“蒙民偉樓”等多座以捐資企業家命名的建筑。較新的“李兆基科技大樓”,由香港著名企業家、香港恒基兆業地產集團主席李兆基捐資3億人民幣建設,用于機械學院、軟件學院、網絡中心、計算中心等單位教學科研用房。但它們并未引起如此大的反對之聲。
有清華學生在網絡上評論說:“把建筑的冠名用于學校的教育基金募捐,我覺得這是一件利校利民的好事,將社會上樂于教育公益的資本用學校的建設,用于人才的聚攏,用于校園的改善,你情我愿,何樂不為。說起來,建筑冠名在清華大學已經不算一件稀罕的事了,我們也把這些名字叫在嘴邊。這些令人尊敬的企業家,無私地把財富拿出來支持清華的發展,也是在支持國家的發展,于情于理都應該好好記念。”
此次網上對于真維斯樓的反感、質疑,主要是集中在“冠名的商業色彩過于濃厚”,不少師生認為“象牙塔內充斥著銅臭味”。
對于學子的批評,首當其沖的真維斯國際(香港)有限公司也感到“非常委屈”。
“這件事我們真的沒有處心積慮去想在清華大學創什么商業價值,因為我們1993年開始到現在一直在做教育、助學方面的公益事業,捐助清華大學的第四教學樓修繕只是我們公益事業中的一件,也是教育方面的。”
關于以企業命名,真維斯公司推廣部高級經理蔣女士解釋說:“我們十多年累計在四川、甘肅、湖南、江西等29個省、自治區捐建了36所希望小學,也都命名為‘真維斯希望小學’。我們在多所大學設立了助學基金,總額共1800萬元,也命名為‘真維斯大學生助學基金’……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真的沒考慮到這次的命名會引起這么大的風波。”
“我們還會一如既往地做下去。”蔣女士說。
受社會輿論詬病極大的,是樓名旁還有一塊對真維斯企業“多年來致力于休閑服飾品牌……”的介紹牌。這是怎么回事?蔣女士也再三解釋,實際情況和網上質疑的不一樣。“這是清華大學例行對冠名者的一個介紹,其他的樓也都有,不是為我們一個企業這樣做,也不是我們創造出來的。”
來源:中國青年報 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