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統計局發布北京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分析數據
家住通州區的楊曉薇,2005年成為新華聯家園的第一批住戶,但至今還不算通州人。她和老公各自保留著海淀和東城的戶籍,將來孩子不用交高額贊助費就能上個好學校。北京像她這樣人戶分離的家庭,近十年已經大量增加,而且從區縣內人戶分離為主發展為區縣內和跨區縣人戶分離并存。
今天,北京市統計局發布的北京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分析數據顯示,2010年本市1256.7萬常住戶籍人口中,人戶分離人口多達345.4萬,占常住戶籍人口的比例為27.5%,平均人戶分離時間長達5.5年。
人戶分離人口十年增127.9萬
人戶分離是近十年來中國人口變化的突出特點。
2010年11月1日零時,北京市共登記常住人口1961.2萬人,其中,外省市來京人員704.5萬人,占常住人口的35.9%,他們都屬于跨省市區的人戶分離人口。
與此同時,北京市轄區內,常住戶籍人口的人戶分離狀況也非常普遍,即實際居住地與戶口登記所在的鄉鎮街道不一致,且離開戶口登記地半年以上。本文提及的人戶分離人口主要指市轄區內常住戶籍人口的人戶分離。
與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2010年北京人戶分離人口增加了127.9萬人,占戶籍人口的比重上升7.7個百分點。其中區縣內的人戶分離人口162.6萬人,占47.1%,跨區縣的人戶分離人口182.8萬人,占52.9%。與十年前相比,區縣內的人戶分離人口減少40.9萬人,跨區縣的人戶分離人口增加168.8萬人。
“十年間,本市人戶分離人口大量增加,人戶分離人口在內部結構上也發生了較大變化,由2000年的區縣內人戶分離人口為主發展成區縣內和跨區縣人戶分離人口并存的局面。”市統計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平均人戶分離時間5.5年
本市人戶分離人口離開戶口登記地的時間普遍較長,平均人戶分離時間為5.5年。其中人戶分離六年及以上的占37.1%,分離三年至四年和二年至三年的,分別占14.8%和13.6%,分離半年至一年的比例較低,占7.6%。
從空間范圍看,跨區縣人戶分離人口的平均分離時間為5.6年,比區縣內平均人戶分離時間長0.2年。
豐臺區和懷柔區,平均人戶分離時間均為6.3年,比全市平均水平高0.8年;東城區、西城區、門頭溝區、通州區、昌平區、大興區和延慶縣,平均人戶分離時間在5.5至5.8年之間;朝陽區、石景山區、海淀區、房山區、順義區、平谷區和密云縣,人戶分離平均時間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密云縣最低,為4.7年。
人戶分離人口女性多于男性
人戶分離人口中,男性170.6萬人,占49.4%,女性174.8萬人,占50.6%,性別比為97.6,低于常住戶籍人口100.5的性別比(以每100位女性所對應的男性數目為計算標準)。
分年齡看,66.6%的人戶分離人口年齡在20至54歲,其中,25至29歲的青年人口最多,占11.4%,20至24歲、45至49歲和30至34歲人口所占比例也較高,分別為10.4%、9.5%和9.4%。
人戶分離人口整體受教育程度較高,6歲及以上人戶分離人口中,大專及以上學歷人口占51.1%,高中學歷人口占23.6%。與常住戶籍人口相比,大專及以上學歷的比重高13.5個百分點,高中學歷的比重相同。
從全市范圍看,區縣內和跨區縣人戶分離人口所占比重基本一致,但由于各個區縣的地理位置、產業布局及各種社會資源不同,人戶分離的類型有所差異。豐臺區、石景山區、昌平區和大興區,人戶分離以跨區縣的人戶分離為主。這些地區居住的人戶分離人口多數來自其他區縣,比例均在60%以上,其中昌平區這一比例高達81.4%。
東城區、西城區、朝陽區和通州區,本區內的人戶分離和跨區縣的人戶分離人口各占一半;海淀區、門頭溝區、房山區和順義區,跨區縣人戶分離人口的比例在三分之一左右,其他為本區內的人戶分離。
懷柔區、平谷區、密云縣和延慶縣,則以本區縣內的人戶分離為主,80%以上的人戶分離人口來自本區縣,跨區縣的人戶分離人口比重不到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