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區人戶分離人口最多
本市人戶分離人口的居住地分布與常住人口的分布較為一致。
分區縣看,朝陽區人戶分離人口最多,為72.3萬人,占全市人戶分離人口的20.9%;其次是豐臺區、海淀區和昌平區,人口都在35萬人以上,比例在10%至14%之間;西城區、通州區、大興區人戶分離人口均超過20萬人,比例在5%至7%之間;其他區縣人戶分離人口都在17萬人以下,所占比例都在5%以下。
不過,跨區縣人戶分離人口戶口登記地相對集中,主要分布在東城區、西城區、朝陽區和海淀區,共140.3萬人,占跨區縣人戶分離人口總量的76.7%。
據分析,本市人口的遷移流動對地域具有較強的選擇性。戶口登記地是東城區的人戶分離人口,主要選擇在朝陽區和豐臺區居住;戶口登記地是西城區的人戶分離人口,主要選擇在豐臺區和朝陽區居住;戶口登記地在朝陽區的人戶分離人口,主要居住在豐臺區、通州區和昌平區;戶口登記地是海淀區的人戶分離人口,主要選擇居住在朝陽區、豐臺區和昌平區。
權威解讀
人戶分離三大原因
拆遷搬家 隨遷家屬 務工經商
340多萬常住戶籍人口為何長期人戶分離?市統計局的分析報告稱,人戶分離人口離開戶口登記地的原因主要是拆遷搬家、隨遷家屬和務工經商。
這三大原因在人戶分離因素中所占比例分別為30.2%、13.9%和12%,共計占56.1%。工作調動、學習培訓、投親靠友和婚姻嫁娶的比例基本接近,都在6%至9%之間變化。
分性別看,男性和女性離開戶口登記地的原因中,雖然拆遷搬家都占較大比重,但是在其他原因的選擇上仍存在差異。男性由于務工經商、工作調動等經濟原因離開戶口登記地的比重較高,分別為13.9%和7.6%,女性由于隨遷家屬、婚姻嫁娶等非經濟原因離開戶口登記地的比重較高,分別為15.4%和11.2%。
不同年齡段人戶分離人口離開戶口登記地的原因差異較大。20歲以下的人口中,人戶分離原因主要集中在隨遷家屬和學習培訓,比重分別為38.8%和19.4%;20至29歲人口中,離開戶口登記地原因排在前兩位的是學習培訓和拆遷搬家,所占比重分別為21.8%和18.6%;30至49歲人口中,拆遷搬家和務工經商所占比重較高,分別為33.5%和16.9%;50至59歲人口中,離開戶口登記地的原因主要是拆遷搬家和隨遷家屬,比重為42.8%和10%;60歲及以上人口中,以拆遷搬家和投親靠友為主,比重分別為40%和16.4%。
從分離的空間范圍看,跨區縣的人戶分離人口因學習培訓、拆遷搬家離開戶口登記地的人口比例較高,分別為11.1%和31.7% ,與區縣內人戶分離人口相比,比重分別高出6.3個和3.2個百分點;因其他方面的原因離開戶口登記地的比重與區縣內人戶分離人口差異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