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打擊高科技作弊行為各地須繼續出“重拳”
近年來,我國各地普遍加大了對高考舞弊行為的打擊力度,各地公安機關紛紛出重拳,打掉了一批利用高科技手段組織舞弊的犯罪團伙。盡管如此,各類利用高科技手段進行高考作弊的犯罪團伙仍是層出不窮。
“現在,仍有相當多的人還在利用這種手段牟取暴利。”劉永凱說,造成問題產生的原因,歸根結底是利益的誘惑,而家長和考生不勞而獲的僥幸心理,也進一步為這些人創造了市場,助長了這種違法行為的發生。
據警方介紹,當前的涉考作弊犯罪呈三大特點,一是獲取暴利;二是利用高科技誘導考生,推銷方式多樣;三是大學生參與較多。“監管難度大、違法成本低而利潤高昂,是這類犯罪屢禁不絕的根本原因。”劉永凱說,因此,想最大可能地消除此類犯罪,就需要盡快從加強人防、技防入手,加大對無線電市場的管理力度。劉永凱表示,其中,從源頭上加強對生產和銷售無線電作弊工具的管理,是打擊高科技作弊犯罪的重要一環。他說:“這是個漫長而艱巨的過程,只有提升對違法犯罪者的打擊力度,使不法人員不敢參與此類違法行為,才能最大限度壓縮高科技作弊器材市場?!?/p>
據了解,針對越發隱蔽的高科技作弊行為,我國各地已經出臺應對措施,嚴厲打擊高科技作弊行為,對利用無線電設備考場內外串通作弊、利用網絡和手機傳播有害高考信息等行為進行重點防范和打擊,嚴防發生有組織群體性舞弊。就在今年高考前不久,教育部向全國通報了多起涉及高考作弊的案件,其中有45起涉及販賣作弊器材和考試詐騙。
來源:新華網 編輯: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