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流言暴露應急預案盲點
而據官方通報,事發后中海油公司及當地部門立即啟動應急響應,同時啟動溢油應急響應,應急指揮領導小組第一時間趕赴現場指揮。
但應急響應卻忽略了對周邊村莊發布信息。
巖背村村民陳先生告訴記者,高達百米的火焰將整個村子的天都映紅了。“煉油廠爆炸”的消息像水中泛起的漣漪一樣,以中海油煉油廠為“原點”,周邊的村民聞訊后迅速掀起波瀾。
凌晨5點左右,流言四散,石化區黃魚涌、巖前、巖背、南邊灶等周邊幾個村子里,鄰里親屬相互告知,向煉油廠相反的方向撤離。
“爆炸,又是爆炸,這么大的事兒,到現在發生過兩次了,根本沒人通知。”昨日中午,巖背村村民聚集在石化大道路口,情緒激動。巖背村距中海油煉油廠約3公里,是距離最近的村莊,村民們在一年內經歷了兩次相似的“逃命”。
巖背村與石化區之間隔了一個的小山坡,但山坡和建筑物顯然擋不住“爆炸”流言的“瘋狂”傳播,甚至傳出了距離煉油廠5公里的霞涌鎮“乘船逃命”的流言。
流言的背后凸顯了應對公共安全危機事件的漏洞。
清華大學公共安全政策與法律學院社會政策研究所所長景軍認為,此次惠州中海油煉油廠火災事故中,當地政府和中海油方面都需要第一時間處理好兩個問題:一是,分析事故是否對民生問題產生影響;二是,應主動說明煉油廠火災會否會爆炸及對大亞灣核電站產生的影響,以疏導民眾對核安全危機的擔憂。
北京一位要求匿名的公共安全專家認為,政府應該制定公共安全危機事件的應急方案,“近年來各地頻繁爆發的公共安全危機事件,實際上是各級政府工作沒有做足做全的表現。”
南方日報記者
張迪 龍瀚 蘇稻香 林涌浩 趙琦玉
通訊員 林彰永 張璇 邱秋菊
實習生 許芷君 高金花
來源:南方日報 編輯:段若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