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石碑上鐫刻的“金鏞堤”三個大字仍清晰可見
《讓子彈飛》里那個打敗黃四郎的縣長馬邦德,綦江早在180年前就有了
他只有15歲,道光皇帝派他當(dāng)知縣
修堤逼豪紳出錢,色誘抓麻匪頭子
離任時綦江鄉(xiāng)民為他撐起萬人傘,為他設(shè)宴三百多席,上千人送行十余里
上周五,施工挖出的古碑刻牽出這段傳奇故事
上周五,綦江縣綦河濱河整治工程中,施工人員從地下挖出一塊古石碑,上面的文字記錄了綦河金鏞堤修建的全過程。
綦江縣文物管理所所長周鈴介紹,金鏞堤是綦江城區(qū)一道防洪工程遺址,現(xiàn)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至今仍為綦河兩岸防洪護岸發(fā)揮效用。金鏞堤建于清道光12年,長約430米,寬約17米,高約6米,系綦江清代道光縣令鄧仁坤在任時修建。為紀念他的功績,當(dāng)時人們將其取名為“鄧公堤”,并刻碑留念。由于年代久遠,這塊碑刻漸漸被埋于地下。
因水位升高,目前金鏞堤已沉入綦河。在濱河整治工程中,古石碑被挖掘出來,但遺憾的是,被挖掘機損壞,石碑下半部被打掉一個角,碑文損毀近半。
根據(jù)殘缺的碑文,依稀還原了180多年前金鏞堤修建經(jīng)過。讓人驚奇的是,當(dāng)時克服重重困難,帶頭筑堤的綦江縣令,年齡不過十五六歲,十足的“娃娃縣長”。而他讓當(dāng)?shù)馗缓谰栀Y筑堤、對抗土匪、接濟窮人的行為,與電影《讓子彈飛》中的姜文飾演的馬邦德縣長更是如出一轍。
下面就一起看看這位娃娃縣長的故事。

懲豪紳
處罰土豪攢白銀 讓富人捐款筑堤
根據(jù)記載,綦江的金鏞堤修建耗銀3萬余兩,大約是鄧仁坤上任一年后開始修建。
當(dāng)時,每年夏天只要下幾場暴雨,綦河兩岸千畝糧田基本顆粒無收,饑餓的災(zāi)民就去堵截縣衙鬧事。鄧仁坤提出修建堤壩防洪,卻首先遭到當(dāng)?shù)匾怀匦沾髴糇钃希J為破壞了風(fēng)水。
解決了池姓地主的阻撓后,又是資金問題。鄧仁坤通過懲罰一些土豪劣紳和捐助,集資1.5萬兩白銀,但資金尚差一半。鄧仁坤想了個辦法,邀集全縣富豪開會,請求捐資筑壩。富豪們提出,捐資可以,他們每人捐一百兩,縣令得捐一千兩。結(jié)果鄧仁坤當(dāng)場捐出銀票5000兩,基本湊齊筑壩的錢。在全縣人民努力下,綦河上修筑起了金鏞堤。
據(jù)鄧家家譜記載,鄧仁坤在綦江筑壩防洪,其父鄧輔綸先捐資5000兩白銀,后又捐資2000兩。離家前,鄧老先生就反復(fù)教育兒子,要做一個為國為民的好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