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麥當勞炸雞翅里被指吃出活蛆蟲,漢堡原料面包遭遇"暴曬門";肯德基深陷"豆漿門",之后又被指炸雞油4天徹底換一次;因拒開發票而被指偷漏稅;日本味千拉面用濃縮液勾兌湯底,給顧客擺蟲子宴……洋快餐的餐桌上近期暴露出一系列問題,使其遭遇了空前的誠信危機,成為眾矢之的。
客觀地講,洋快餐登陸中國大陸20多年來,以其規范的品質、統一的口味給消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當出現一些瑕疵時,人們往往認其為"偶發"而不以為然。但最近一段時間,這種"偶發"似乎越來越頻繁,其背后是否潛藏著某種必然?為了尋求其中答案,本報記者采訪了業內人士和消費者,做了較為深入的調研。
高溫油炸作擋箭牌?
麥當勞炸雞翅里居然吃出活的蛆蟲?這聽起來有點不可思議。近日在微博上流傳的湖南公共頻道的視頻報道顯示,長沙市一名男童吃麥當勞的雞翅套餐時,發現骨中爬出多條活蛆蟲。麥當勞方面則表示,在高溫油炸下存在活蟲的可能性為零。
麥當勞在一份公開聲明中作了回應:麥當勞所有食品的生產、儲運和制作都有嚴格的規定。麥當勞的雞翅的保存溫度為-18至-23攝氏度,雞翅烹飪時雞翅內部溫度則按要求須達到74攝氏度以上,在上述環境下,在雞翅中存在活蟲的可能性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