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食燕窩固形物含量不一
此次血燕事件后,有業界人士透露,目前市面上燕窩造假或以次充好的手法還有很多。比如把低價白燕窩染色,加工成高價的黃燕或血燕;把木薯粉、魚膠粉、雞蛋等涂在劣質燕窩表面,使其看起來光亮、厚密,并增加重量;用白木耳和豬皮制造瓶裝即食燕窩等等。
相對于燕窩盞的“貴不可攀”,瓶裝的冰糖燕窩則是許多大眾的消費選擇,一是因為打開即可食用,而且價格也較為“親民”。不過,記者調查中發現,這種即食型的冰糖燕窩所標識的可溶性固形物多少不一,價格更是五花八門。
16日,記者在管莊京客隆店內發現,該超市也有即食型的燕窩產品銷售,一款品牌為香港金日的即食冰糖燕窩上面標注固形物含量≥18.8%,8瓶裝售價216元,而另一廠家香港康富來生產的冰糖燕窩固形物含量同樣為≥18.8%,6瓶裝售價164元,不過店員極力向記者推薦前者,稱“金日的牌子更好”。
記者還在貨架的另一端看到一款北京東健食品廠生產的木糖醇燕窩,店員稱該產品“燕窩含量很低”,不過記者卻在包裝上看到固形物含量≥19%。
隨后記者又來到同仁堂店咨詢燕窩,卻意外發現,這里銷售的冰糖燕窩雖然包裝上標識的固形物比京客隆里銷售的都低,價格卻要高上幾倍。
同仁堂的店員第一推薦的就是一款總統牌冰糖燕窩,并表示“這是含量最高的”。記者在該款產品的包裝上看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售價為668元。而另一款同樣重量為420克,不過可溶性固形物僅≥9%的即食型冰糖燕窩,售價則相對較低,為418元。
店員稱固形物“就代表里面含有多少燕窩”。不過,記者從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安全系主任何計國處了解到,所謂固形物主要是指冰糖的含量。而記者在百度百科名片中也查詢到,可溶性固形物為“食品行業一個常用的技術參數。可溶性固形物是指液體或流體食品中所有溶解于水的化合物的總稱。包括糖、酸、維生素、礦物質等等”。
而當記者質疑為什么超市里的即食燕窩含量更高,價格卻比這里的便宜時,店員稱燕窩和燕窩都不一樣,“里面的燕絲不一樣,有的燕窩里只有一點燕窩,有的甚至用銀耳冒充,你分得出來嗎?當然還是我們同仁堂的東西值得信賴啦。”
店員還稱,之所以自家銷售的即食燕窩更貴,是因為里面的食材是血燕,而且是來自馬來西亞的血燕。不過,在此次血燕事件中,浙江省工商局抽查的問題血燕主要來源于馬來西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