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兼職打工成為許多大學生眼中的就業“必修課”;然而與之相伴的,是層出不窮的打工騙局。記者采訪發現,由于一直處于相關輔導不足、監管薄弱的窘境,每年有不少學生墮入打工陷阱,被一些用人單位、黑中介和不法分子借機利用,拖欠、克扣工資乃至騙財。
不少學生和教師認為,教育、勞動等相關部門和高校應建立聯動監管機制,及時發現和查處針對大學生打工族的騙局,保障學生安全和權益。
屢有發生的打工騙局
今年7月,欲在暑期打工的太原旅游學院學生盧美麗在一家大型求職網站搜索到招聘信息后,與3名同學結伴到設在太原市迎澤公園門口的所謂“報名處”報名,并交納了30元報名費。之后,對方電話再也無法撥通。她這才明白,自己上當了。
“據我所知,同學打工上當的很多。”盧美麗說,校園、網站的招聘廣告多,真正可信者卻寥寥。
簡單的騙局之外,也有一些企業利用大學生缺乏防范和維權意識,將大學生視為廉價勞動力,克扣薪酬或拖欠工資,部分大學生深受其害。
山西一所高校三年級學生小宋告訴記者,自己曾在一家英語培訓機構找到一份暑期代課的工作。入職時被承諾工資按月結算,可報銷因工作晚回家的打車費。然而工作兩個月,每到結算時,老板就以種種托詞不給。后經家長多次出面,她才在年底拿到薪水。
還有一些別有用心者竟登堂入室,進入校園甚至宿舍,以推銷或招工為名騙取學生錢財。太原師范學院教育系三年級學生小林說,有人曾進入宿舍稱寶潔公司招聘銷售員,每月可得400元底薪加提成,前提是當時至少買兩箱貨,共700元。小林宿舍4個人買了兩箱海飛絲等品牌洗發水,用時才發現是假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