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利百倍催生污油 檢測標準亟待完善
不法商家之所以挖空心思炮制“潲水油”,原因在于其高達百倍的暴利。
案件顯示,從食堂、餐館回收潲水的價格很低廉,有時只是象征性給點錢,而煉出“潲水毛油”就能賣到約3000元一噸,扣除燃料、場地、人工成本后,暴利可達百倍。中間商購進“潲水毛油”后,以每噸約5000元的價格賣出,每噸又能賺上一兩千元。
下級煉油商的利潤空間也很大。案情顯示,煉油商每購進一噸“潲水毛油”,大約能煉出0.7至0.8噸成品“潲水油”,售價可達每噸八九千元,變身成農貿市場的散裝“食用油”后,零售價可達每噸近萬元。
巨大的利益驅動,讓“潲水”回收利用的正規渠道受阻。辦案人員告訴記者,“潲水”本應統一回收處理,即便煉油也應作為工業用途。但一些餐館、食堂的管理人員往往更愿把“潲水”賣給不法商販,以便得到一些好處。不法商家煉出“潲水油”后,喂牲口顯然不劃算,如果作為工業用途銷售,價格也僅為每噸四五千元,比食用油的售價低很多,所以“寧給人吃,不給豬吃”。
重慶社科院法學研究所教授丁新正說,違法犯罪的利益誘惑越大,就越要給以足夠威懾,依法嚴懲,否則難以斬斷毒根。目前對于“潲水油”的具體危害還缺乏明確說法,亟待組織專家進行深入研究。對食用油的檢測標準也應盡快加以完善。
要想制止“潲水油”回流餐桌,還應從餐廚垃圾的收集和處置入手。目前,九龍坡區正在探索餐廚垃圾“協議收運管理制”,對餐廚企業的垃圾簽約收集,用專門車輛運送,統一中轉,以切斷“潲水油”的源頭。
來源:新華網 編輯: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