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濟南市一家超市有機蔬菜專區,有機蔬菜價格要遠遠高于其它蔬菜。新華記者郭緒雷攝
生產監管:不靠“標準”靠“自律”
按照國際標準,有機食品來自嚴格的有機農業生產體系,那么有機食品究竟是怎樣生產的?記者為此走訪了山東、廣西多家有機食品生產基地。
山東肥城市已種植有機菜十多年,目前已發展到17.8萬畝,在業內有“全國有機蔬菜第一縣”稱謂。該市邊院鎮濟河堂村農民朱慶國說,有機蔬菜是“金字招牌”,當地不少農民靠它發了財,因此大家自覺維護這塊牌子。在有機菜園里,肥料用的是農家肥,防治害蟲用的是防蟲燈等生物手段,平時有專人巡邏,外人不準進入。
“有機食品的生產成本要高出普通食品許多?!?廣西八桂田園生產部負責人韋志林說,以有機菜心為例,種植一畝菜心所需的肥料、人工、防蟲設施、認證管理費等大約為7000元,因此每公斤有機菜心的生產成本約為14元,是普通菜心的幾倍。
正因有機食品生產成本高,一些生產者出于利益計算,很難嚴格按標準生產。在山東、廣西一些有機蔬菜生產基地,個別農民坦承“為了增產,使用過違規的化肥、農藥”,也有農民坦言“盡管有生產標準,但實際操作就靠自律,誰來監管?”。
“有機食品全程監管存在交叉或空擋?!鄙綎|肥城市農業局副局長趙勝文等人表示,農業部門管生產,認監委管認證,工商部門管流通,衛生部門管餐桌,哪個部門都說得上話,但哪個部門也不是完全說了算?!澳呐轮挥幸粋€部門監管缺位,也無法管好有機食品?!?/p>
“九龍治水”搞不好有機食品,全程監管需要管理創新。趙曉燕等專家表示,當務之急是專項整治認證領域之亂,同時重拳打擊假冒有機食品,將違規經營者逐出市場。
來源:新華網 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