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樓高了,溫情為啥少了
——鄰里關系改變與我國城市化進程及住房體制改革密切相關
“我特別懷念小時候的鄰里關系,那時是真正的‘遠親不如近鄰’,鄰里間不僅彼此關系好,連誰家有幾個重要的親戚都知道。有時候親戚來了,主人卻不在家,鄰居都會把親戚讓到自己家好好招待?!北本┦忻裨空f,“按說那時誰家經濟條件都不寬裕,糧食要憑票供應??山址秽従觽兓ハ鄮椭龀郑湍赖孟褚患胰耍l家做了好吃的都要給別人家送點兒?!痹亢芨锌F在生活寬裕了,住上了高樓、住進了大房子,怎么反而體會不到人與人之間的溫情了?
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院長李強表示,鄰里關系發生變化與我國的城市化進程及住房體制改革密切相關。“最近的二三十年是中國城市化的高峰期,城市的范圍大大擴張,許多郊區、農村變為了城市,人口流動性也大為增強。城市社區的擴張形成了匿名性社會,這與傳統的單位宿舍、四合院、鄉村不同,鄰里關系也隨之發生了改變,人和人之間的關系確實疏遠了?!?/p>
李強介紹說,傳統的城市社區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單位制社區,人們的工作、生活都是一種單位化的關系;一種是街道居委會,將那些不在單位體制內的居民全方位組織起來。上世紀90年代中期,我國的住房體制發生了重大變化,城市居民住房由公有制向私有化、市場化轉變,單位制開始解體,很多城市社區重新構建。
“中國的城市人口密度較大,大多數人都住在密集的樓房里,這種居住關系本身就容易引發矛盾。比如說不同人家之間僅隔了一堵墻,漏水了、墻壞了,誰來修?誰出錢?”李強說,住房體制改革之前,房屋由國家或單位擁有,管理、維修等工作都由單位或居委會負責,個人之間沒有經濟利益糾紛;現在人們居住的大多是商品房,既有私人空間,也有公共空間,房主和物業公司成為所有者和受雇者的關系,人與人之間產生了雇傭經濟利益,成為一種市場關系,因此社區關系不像過去那樣容易管理。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研究員王穎介紹說,我國自古就很重視鄰里關系,由鄰居組成的社區是最基層的管理組織,如西漢時期的“鄉里制”、唐朝的“坊里制”、清末的“保甲制”、新中國成立后的“街居制”等。而現在,“現代城市住房的布局設計,在空間上阻隔了人們的密切交往。加上單元房功能齊全,電話、電視、電腦等媒體的普及,使現代休閑方式多樣化,人們足不出戶就可以達到交流的目的,這些都減少了鄰里互動?!?/p>
南開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唐忠新則認為,現代社會競爭激烈,生活節奏加快,人們很少有時間和機會進行深入的溝通,再加上城市服務業水平不斷提高,以前左鄰右舍經常要互相幫助,現在有物業公司、家政公司等提供服務,也減少了鄰居交往。
3.
社會發展呼喚新型鄰里關系
——如果整個社會是一種分散的、原子化的組織形式,居民互相不認識、不熟悉,那么這個社會很難治理
“鄰里關系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社會關系。這是因為人首要的關系是家庭,但家庭不是懸在空中,而是存在于社區中的。在社區里生活,最基層的關系就是鄰里關系。把鄰里關系搞好就意味著社區是和諧的。社區和諧,那社會就和諧了?!崩顝姼嬖V記者,如果整個社會是一種分散的、原子化的組織形式,居民互相不認識、不熟悉,那么這個社會很難治理。他介紹說,世界各國都在努力構建新型鄰里關系,如英國曾專門提倡“鄰里運動”,就是讓人們建立和諧的、互相關心的、熟悉的、幫助的關系。
“時代在變化,我們永遠回不到傳統的鄰里關系?!碧浦倚赂嬖V記者,既要看到鄰里關系日漸疏遠的現實,也要看到城市化、現代化為構建新型鄰里關系提供的內在動力與客觀需求?!百I房子時樓道、小區綠地等就是公共生活的空間,是公共的財產,每一個業主都是公共財產的所有者,物業管理的情況下大家享受的是有償服務;再如公共服務設施一體化,左鄰右舍用的是同一根電纜電線、同一個暖氣管道,鄰里間成了新的經濟共同體的成員,這就意味著要構建新型的鄰里關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