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調查:蟲草為何“瘋狂”?
產量下滑:供需失衡導致蟲草價格居高不下
冬蟲夏草是麥角菌科真菌冬蟲夏草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蟲幼蟲上的子座及幼蟲尸體的復合體,主要生長在海拔3000米至5000米的雪線附近,每年4月至6月根據海拔高度不同依次成熟。冬蟲夏草的成熟標志是生長在土壤中的蟲身會長出植物草尖,草尖冒出地面就意味著冬蟲夏草完全成熟,成熟后須盡快采挖,否則在10天左右的時間蟲身將發生質變,完全成長為草,失去其固有的醫用價值。
基于冬蟲夏草對生存環境的特殊要求,目前在我國僅有西藏、青海、新疆、甘肅、四川、云南等省區的部分地域可以生長,每年全國的產量僅有80噸至150噸左右。
近年來,隨著市場價格逐年走高,采挖蟲草已經成為農牧民增收的重要渠道,群眾采挖熱情空前高漲。每到挖蟲草的季節,學校會專門放假,給學生空出挖蟲草的時間。但由于過度采挖,加之全球氣候變暖導致雪線上升,影響了蟲草的生長環境,致使其產量逐年下滑。
蟲草行業網站“西藏商城”提供的數據顯示,冬蟲夏草目前正陷入“越挖越少、越少越貴”的惡性循環中。
據記者了解,2009年西藏的蟲草產量約為3.6萬公斤,比2008年減少25%左右。2009年的市場價格受產量下滑因素,從5月初的低谷一路攀升,持續到2010年6月初新蟲草上市后才出現小幅回落。另外,受蟲草主產區之一玉樹地震的影響,2010年蟲草價格從國慶節前開始又一路飆升,部分規格的蟲草價格當年翻了一倍。
在不久前召開的西藏自治區經濟工作會上,西藏自治區公布了2011年西藏的蟲草產量為4.5萬公斤。西藏的蟲草產量有所增加,但沒有成為蟲草價格下沖的動力,其價格反而繼續上漲。
業內人士認為,其主要原因在于其他省區的產量仍在下滑,西藏有限的增產很難緩解整個蟲草市場的供需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