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1句口頭協議看工地4年 老板跑路工資無著落
◥向境仁在身后這一棟未被建好的別墅里居住。記者 朱耕平 攝
和包工頭達成口頭協議看管工地,堅守四年卻沒有得到一分錢。盡管包工頭已在2011年去了新加坡,但是來自四川的農民工向境仁守著未建成的別墅,煮米粒、撿柴火,卻堅持不變賣工地上的任何一件東西。
一間房間僅有三面墻,沒水沒電
記者在濱城區梁才辦事處大李村的南面看到,九座還未建好的別墅在一大片荒草中矗立著。向境仁告訴記者,他就住在其中一個房子里,其中的一間僅有三面墻,其中一面用報紙和木板遮擋,露出很多縫隙,屋里冰冷冰冷的。記者看到,這個房子里,基本沒有陳設,照明用的是一個由塑料瓶做的煤油燈。做飯的地方僅有的幾件炊具都已極其陳舊。當記者問向境仁這么艱苦的生活他是如何堅持下來時,向境仁竟嗚嗚地哭了起來。
在沒水沒電的生活里,因為基本沒有經濟來源,經常沒錢買吃的,加上自己又不太會做飯,向境仁被折騰出了嚴重的胃病。“冬天因為買不起煤,我就到附近的地方撿柴火取暖。”向境仁說,他蓋的被子是四年前工地上留下來的,臟得已經不成樣子,記者用手一摸,感覺潮乎乎的。
“老向生活太艱辛了,有時我們會幫他送點水來,他自己不會做飯,夏天用個破鍋煮點棒子粒吃,有時揀點野地里長的方瓜煮煮,他一分錢都恨不得掰成好幾份花,舍不得買饅頭就餓著肚子。”在建筑工地附近大李村的村民魏丙會講著講著忍不住流下眼淚,“老向這么大年紀了,受這份罪,我們看著都心疼。”
一句口頭承諾,讓他守了四年工地
向境仁告訴記者,2008年元月,他跟著老板從上海來到梁才辦事處打工,打工地點是一處叫“水岸花園”的待建小區。當時他主要負責綠化工作。后來因為開發商所在公司倒閉,老板離開后,工地停建。2008年8月,該工地的包工頭張大剛找到向境仁,讓他幫忙看管工地,等新的開發商到來之后繼續建設,并口頭約定每月給他1500元工資,300元生活費。因為都是四川老鄉,他很爽快地答應了。
2008年9月份,浙江一位開發商陸老板想繼續承建該工地,但因為各種原因,最終沒有承建,還將工地上的水電全部停了。向境仁于是一直在工地中未建好的房子里,過著沒水沒電的生活,在此期間,張大剛一直都沒給過他工資。直到2009年3月6日,他意外接到了張大剛從外地打來的電話:“老向,我對不起你,現在我很窮,你的工資就找浙江的開發商陸老板要吧,工地有值錢的東西就先賣掉當生活費,我是不能過來了。”
向境仁盼望著有一天開發商能來繼續開發工地,便一直信守著承諾,工地上的東西沒有變賣絲毫,并一直堅守著九座未蓋好的高矮樓房,截至2012年元月,張大剛應給付向境仁7萬5千元的工資及生活補助費。
當記者13日聯系到張大剛家人時,得知張大剛已經在2011年就去了新加坡,至今未回。
無證據難以起訴,相關部門勸其早日返鄉
因為向境仁的生活實在是太艱難,梁才辦事處連續三年給向境仁共送來700元補助金。梁才辦事處綜治辦主任王樹杰告訴記者:“如果向境仁愿意,我們會盡力幫助他返回四川老家,讓他回老家養病,如果有開發商來開發,我們愿意通知他繼續回來工作。”
“該工地開發時我們清欠辦并沒有參與,沒法給予追回欠款的幫助。”濱城區清欠辦的丁主任告訴記者。
濱州信言法律事務所主任彭軍告訴記者,因為向境仁沒有相關的證據證明他與張大剛存在用工協議,包括口頭協議的內容、應付工資數、應付生活費用數等,因此即使提起民事訴訟,也無法追回欠款。
來源:大眾網 編輯:張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