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全用鏡頭記錄三毛崔健張藝謀"這一代"
方力鈞
易知難
孫甘露
“時間看上去是挑釁的,但它最安靜”
肖全格外在意時間。或者說,他格外在意變化——對于有悖于心理預期的變化,下意識會有拒斥感。“我太完美主義。技術上是,審美上更是。” 他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所以,他會偷偷觀察人們的變化。“我相信很多人也會在意變化,可能在意的點不同。比如張曉剛,人們會在意他的畫從幾十萬變到了幾千萬,這些數字讓人刺激。但我更在意他和原來的剛兒還是不是一樣的眼神、表情、習慣動作。”他說,“楊麗萍我拍了十幾年,我在極端地想,假設再過二十年,她都駝背了,她在我鏡頭里也會是十年前那種極致的美和一身仙氣。”
在《三毛:“天堂之鳥”二十年憶》和《心動——肖全鏡頭下的楊麗萍》這兩次獨立影展之前,肖全早先曾為他鏡頭下的女人辦過影展:《女人與時間》。自信的他曾在畫冊扉頁印上:上帝指派這些女人們需要的攝影師,在她們最需要的時候出現。但他也承認,《女人與時間》這個名字,頗有殘酷感。
“時間看上去是挑釁的,但它是最安靜、公平的。”肖全坦白,他目前還不能心甘情愿記錄無奈,就像他曾經不愿意看鏡子里的自己。
一個記錄時代的人,竟然害怕時間。
肖全其實是一個看不出時間痕跡的人。幾乎所有見到他的人,都難以想象他已經52歲。“直到我信了佛。我相信無常。7·23動車事故給我很大觸動,那個小女孩第一次坐動車,剛剛還被拍照,2分鐘后就沒了,永遠不見了。相比這種無常的驟變,時代的變化,時間的變化都是緩慢的。”他對《中國新聞周刊》感慨。
三毛于肖全,也是一次對時間和生命觀的精神洗禮。那個被他稱為“擁有杜拉斯般神情的高級的女人”,只跟肖全相處了半天,卻影響了他20年。拍攝完三毛不到一年的時間(1991年1月4日)三毛于臺灣自殺。肖全想不通:她怎么說飛就飛了?要去參加她的葬禮,當時的妻子撫慰他:三毛沒有葬禮,只有生日。
今年,肖全追隨三毛足跡,拍回大量他在時間里參悟生命的照片。他說,“都跟三毛有關。”
趙野也是肖全兩次展覽的策展人,在他眼里:“肖全一生拍了那么多人,只有對三毛和楊麗萍,他有著發自內心的持久的摯愛。如果說楊的美是吸引肖全的磁石,三毛則以強大的精神力量讓肖全頂禮。生命于三毛就是一次遠足與體驗。我們每個人都是天地間的過客,一個人的聲音和足跡,如果能被另一個人深深的懷念和銘記,這就是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