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險銷售誤導連連 存單保單為何屢屢“隨心變”?
多渠道保障儲蓄理財安全
業內人士提醒消費者在儲蓄過程中要“堅定立場”“擦亮雙眼”,防止被忽悠。降低誤導銷售除了要加強消費者教育之外,還要加強對保險公司從業人員的監管和保險行業的自律。
上海市保險同業公會副秘書長顧孝樂表示,保險公司在產品設計上應該回歸保險的本源,更多強調保險的保障功能,而不是投資功能。老百姓在理財時也應關注自己到底需要的是保障還是投資。
徐文虎教授認為,保險行業還應提升保險代理人的專業素質和個人的職業道德,降低銷售誤導的動因是減少銷售誤導的一個關鍵因素。從消費者個人來說,應擦亮雙眼,提高識別能力,而在遭到誤導時也要注意保留證據維護自身權益。
一位監管人士表示,對于消費者的投訴,監管部門一般會第一時間向雙方取證,而刻意的銷售誤導往往難以取證,因此消費者自身應注意留存證據。
針對治理壽險“銷售誤導”,上海保監局前不久剛剛宣布將“多管齊下”圍堵行業“害群之馬”,一是要求行業加強壽險窗口服務的規范性和標準化;二是建立消費者風險承受能力測試制度,對60歲以上人員強制實行風險壓力測試,增強銷售的合理性;三是繼續完善保險營銷員分級分類考試培訓制度;四是建立銷售誤導責任追究機制,實行新型壽險產品的銷售猶豫期以及電話回訪制度,及時糾錯銷售瑕疵。
來源:新華網 編輯: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