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現場:查“黑作坊”,也要管不良房東
新華網鄭州4月15日電(記者 歐甸丘 劉金輝 周蕊近)一股濃烈的麻辣氣味漂浮在空中。
記者14日驅車來到鄭州市管城區十八里河鎮柴郭村,到達柴郭小學附近時便“深嗅其味”。記者在附近的幾排樓房之間來回穿梭多次,可以確定氣味的來源就在附近,但始終無法確定具體位置。
作為國內著名小食品重鎮,這里剛剛被曝光存在“小食品”加工黑作坊。監管部門一輪拉網式清查整治后,小食品加工廠是否還處于伺機再出的“潛伏”狀態?對于非法小作坊存在的“病根”之一——不規范的出租屋管理,部分出租屋房東是否成為“黑作坊”生存的推手?
村里到處高樓林立,樓下房門緊閉,租房廣告卻幾乎在每一棟樓都可以看到。
為了解情況,記者以小食品作坊租房客的身份撥通了房東張生(化名)的電話,不到5分鐘,張生即下樓領記者去看房子。
張生一邊打開一樓的卷簾門,一邊問:“一樓有200平方米,你要租來干什么?”
記者:“做小食品的,需要車間和工人住的地方。”
張生說:“做小食品弄得到處都是油,墻壁也要弄黑,氣味還難聞,你看我這地板剛剛鋪的,墻壁也是新刷過。”
但記者正要離開時,張生又說:“如果一層你能夠出兩萬塊一年給我,就租給你了,樓上還租給你一層給工人住,一年總共給三萬二就可以了。”
記者:“合同一次可以簽幾年?”
張生:“我租了很多房子、倉庫出去,從來不簽合同,不租就算了。”
記者:“我的工作人員在這里進進出出,會不會有人偷偷去投訴?”
張生:“不會的,周圍都是熟人,哪家在干什么相互都知道,街坊們都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有的街坊還在這些小作坊里打工,一天也能掙個六七十元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