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買賣”有監管空白 業內呼吁“專項治理”
記者追蹤調查發現,重慶警方以“經濟詐騙案”破獲的這起網購論文案,只是國內“代寫代發論文”市場的一角。
記者隨意上網查找,像“英文國際論文網”一樣,自稱可“代寫代發論文”的網站,在互聯網上可搜出10多萬條信息。甚至在淘寶商城這樣的門戶網站,“代寫、代發、代投、代修改”各類期刊論文的店鋪有10多家,有的店鋪顯示最近成交超過百筆。
在淘寶網上,記者聯系上一家最近成交多筆業務的“專業代寫論文”店鋪,其工作人員說,“代寫代發”國家級論文2000字要1000多元,具體“看刊物”議價。
令人吃驚的是,面對龐大的論文“代寫代發”市場,目前工商、教育、科研等部門因其“違規不違法”,竟然尚無明確的管理清查辦法。
重慶辦案人員郭躍強說,警方以“經濟詐騙案”對王某立案的依據,是王某在明知沒有能力的情況下,向受害人承諾可以在SCI期刊等雜志上發表論文。如果是單純的論文代寫和買賣交易,雖擾亂學術研究和教育秩序,但難尋管理和清查依據,警方也很難立案。
重慶師范大學黨委書記鄧卓明說,“買賣論文”的行為有悖學術道德,嚴重違反科研、教學、職稱評定等國家相關規定。為此,有關專家呼吁國家出臺新規,盡快專項治理明碼標價的論文買賣市場。
“改革過分依賴論文評職稱的考核制度也刻不容緩。”西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王志章認為,正是由于王某宣稱能“代寫代發”SCI期刊論文,才讓不少急于評職稱的受害者失去判斷力,迅速跌入陷阱。他建議應優化科研機構考核體系,改變以論文數量、論文發表期刊級別等為主要評判依據的職稱評定模式,“只有多管齊下,才能杜絕論文買賣現象”。
來源:新華網 編輯: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