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三:生乳標準遠低于發達國家?
回應:標準只是推薦性的最低限度
在“歷史最好時期”引發爭議之前,就曾有一些消費者和媒體質疑,中國的生乳標準遠低于發達國家,甚至比歐盟和美國對于菌落數的標準高出20倍。對于這一說法,宋昆岡也坦承,“中國這個標準確實比較低。”
但是宋昆岡進一步解釋說,首先,這是一個推薦性的標準,它只是一個最低的限度,但是不排除企業可以高于這個標準生產。
第二,這個標準和嬰兒配方奶粉的標準并不產生必然的關系。因為首先企業可以尋找好的奶源;另外雖然它的水分高了,但是嬰兒配方奶粉它是干的。所以嬰兒配方奶粉和這個原料里的技術指標低,沒有必然的關系,這是關于原料。另外,大宗原料,像乳清粉、乳清蛋白,這些都是進口的,我們國內不生產,全部從國外進口。并且在進口的時候,檢驗也是很嚴的。
第三部分就是微量成分,像礦物質、維生素這些微量成分,有一大部分也是進口的,而且對這個微量成分國家管得很嚴,要有備案。
第三,企業的技術裝備條件,包括它的工藝水平,在2011年,按照新修訂的審查細則對企業重新進行審查,實際上這個技術的門坎提高了很多。包括企業的規模對它有一定的要求,達不到這個規模的不能發展。另外從技術裝備條件和檢驗手段來說,要求也是很高的。
焦點四:乳制品問題根源何在?
回應:主要是職業道德問題
自從三聚氰胺事件以后,國內乳制品的質量問題一直是大眾關注的焦點,然而關注并沒能杜絕事故的發生,有關乳制品質量問題的報道屢見不鮮,出現這些問題的根源在哪兒呢?宋昆岡認為,主要還是職業道德問題。
宋昆岡首先介紹了奶粉的生產工藝,他說,雖然在中國它的歷史比較短,但它是一個傳統的食品。雖然奶粉就是把牛奶水分蒸發完,變成粉狀的。但是加工的過程不是我們想像的那么簡單。以前大家想奶粉營養比較差,蒸發嘛,把水分蒸發干就成了粉了。實際上不是這樣的,它的蒸發是在真空狀態下進行蒸發的,然后再進行干燥。實際上它對溫和的殺菌,溫和的蒸發,我們叫它傳統的加工工藝。
那么問題是出在哪兒呢?宋昆岡說,就是職業道德問題。
他說:“如果是技術問題,一般不會出大問題。比如說有時候,特別是在加工奶粉的時候,有時候他掌握不太準,水分高了,潮了,我們叫潮粉。潮粉溶解度差一點,雜質度高一點,這一般是屬于技術性的問題。如果是大的問題,那就是職業道德問題,比如三聚氰胺,這是屬于職業道德問題。”
宋昆岡認為,要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倡導企業誠信體系建設,保障企業的誠信操作,這方面的工作是非常有益處的。
焦點五:洋奶粉比國產奶粉好?
回應:兩者標準是相同的
三聚氰胺事件發生以后,有一種說法認為國外的洋奶粉比國內的奶粉好,甚至引發了洋奶粉的搶購潮,對此,宋昆岡表示,洋奶粉與國產奶粉在標準上是相同的。
“我們有句諺語,叫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宋昆岡認為,熱衷洋奶粉現象的出現,主要還是由于國人對國產奶粉的信心不足。而實際上,現在進口到國內市場上的嬰兒配方奶粉,它要執行我們國家的標準。也就說進口到中國市場上的嬰兒配方奶粉必須符合我們國家的標準。而這個標準的許多營養指標是一個范圍指標,不是大于多少和小于多少,那么在這個范圍之內的產品,它都是屬于合格產品。
“所以我想,進口品牌也好,或者國內生產的奶粉也好,它執行的是一個標準。這個我要跟廣大消費者傳達一下。”宋昆岡強調說。
焦點六:“皮革奶”等事故為何頻發?
回應:很多事件與事實不符
談到此前備受關注的“皮革奶”等事件,宋昆岡顯得很無奈,“我聽到的也很多了,淡好多事不是實際情況。”
宋昆岡說:“我覺得這反應出消費者的信心沒有恢復,對產品的質量有這么多質疑,我覺得首先就是三聚氰胺給大家造成的影響太深刻的。其次就是這一兩年來,社會上流傳的一些不符合實際的情況,這個是很重要的方面。”
他舉例說,比如“激素奶”,這個后來經過澄清了。“皮革奶”的事,“皮鞋酸奶”的事,還有學生奶中毒的事,像這些事后來經過調查都澄清了。但是澄清之后仍然在社會、在媒體流傳。實際上聽到這些話以后,消費者是很害怕的,所以我覺得目前消費者消費信心沒有恢復得很好,這也是一個原因。
“我覺得對于這些已經澄清了的不符合事實的情況,以后就不要再流傳了。”宋昆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