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航天測控全球覆蓋
記者:請您介紹一下我國中繼衛星系統的建設發展概況?
黃惠明:2003年1月,我國第一代中繼衛星系統工程正式立項,第一顆中繼衛星被命名為“天鏈一號01星”。2008年4月25日,“天鏈一號01星”成功發射并順利在軌運行,使我國成為繼美國、俄羅斯和日本等之后世界上第五個擁有中繼衛星的國家。在神舟七號任務中,“天鏈一號01星”得到成功試驗驗證,突破了高動態條件下的天基測控和數據中繼技術,實現了我國航天測控由陸?;蛱旎目缭?。
2011年7月11日,“天鏈一號02星”發射成功并與“天鏈一號01星”組網運行。在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神舟九號交會對接任務中,中繼衛星系統作為我國陸海天基三位一體載人航天測控通信網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使航天測控覆蓋率從18%提升到近70%。
“天鏈一號03星”與“天鏈一號01星”“天鏈一號02星”實現組網運行后,將使我國航天測控覆蓋率提升到近100%,基本消除航天器測控盲區,這標志著我國正式建成比較完備的第一代中繼衛星系統。
記者: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舉世矚目,中繼衛星系統的加入將會帶來哪些新變化?
黃惠明:如果把過去的載人航天天地通信比作“鄉間小路”,那么中繼衛星參加后的天地通信就是一條“雙向高速公路”,可以更快更高效地完成信息傳達。
中繼衛星系統具有高碼速率、高動態、高軌道覆蓋率的優勢,可增強空間交會對接任務實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為實施手控交會對接、開展空間科學實驗等提供穩妥高效的天基測控通信保障。
記者:前不久,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載人交會對接任務獲得圓滿成功,中繼衛星發揮了哪些作用?
黃惠明:神舟六號任務中,聶海勝在太空能聽到女兒為他唱《生日快樂歌》,卻不能看到女兒可愛的笑臉。神舟七號任務中,翟志剛手舉五星紅旗向全國人民送來問候,卻看不到戰友關切的目光。而神舟九號任務中,航天員景海鵬、劉旺、劉洋不僅能夠與地面進行雙向視頻通話,還能通過中繼衛星發送和接收電子郵件,使天地之間溝通交流方式更加多樣化。
細膩的畫質,清晰的圖像,流暢的話音……正是神奇的中繼衛星系統讓天地之間不再遙遠。
■智能化應用前景廣闊
記者:我國在中繼衛星系統建設發展過程中有哪些創新性工作?
黃惠明:創新是中國航天事業持續發展的靈魂,自動化智能化是航天測控系統的發展趨勢。中繼衛星的控制管理,面臨“長期衛星管理、長期執行任務”的“雙長”工作模式以及“系統建設、任務準備”兩線作戰態勢,因此必須堅持技術創新,建立穩定可靠的運行模式,促進衛星管理的自動化、智能化。
記者:請您前瞻一下中繼衛星系統的發展和應用前景?
黃惠明:隨著我國航天事業不斷發展,大力發展中繼衛星系統,實現航天測控通信天基與地基網絡一體化是大勢所趨。中國3顆中繼衛星組網運行,將為我國神舟飛船、空間實驗室、空間站及中低軌道資源衛星提供全時段的數據中繼和測控服務,無論經濟效益還是使用效率都將產生質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