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6%的人認為保險公司逃避責任
武漢市市民李三峽說,在投保時,保險公司并沒有主動向他說明全險并不能包括所有風險。投保第二年,他才知道有自燃險和涉水險這些險種。然而,當地的保險公司根本不賣自燃險和涉水險。
暴雨受損車主不能獲得合理賠償的原因是什么?87.6%的人認為保險公司逃避責任;70.9%的人認為有關部門監管力度不夠;58.9%的人認為保險公司未盡到說明義務;55.7%的人認為是保險機制不健全,行業標準不統一;11.7%的受訪者認為是車主沒有全面考慮風險,未能合理投保。
顏丙杰告訴記者,保險公司大多只傾向于賠償不嚴重的損失。發動機是汽車核心部件,他們受理的案件中發動機最高損失達四五十萬元,保險公司對此不愿意賠償。此外,保險公司并沒有充分履行說明義務,導致很多車主根本不了解自己投保的險種,增加了理賠糾紛發生的機率。
曾立新說,保險公司的一些營銷策略會誤導公眾,讓投保人以為其產品全面覆蓋了所有風險,并且忽略自身的合同責任。此外,4S店等勘察定損機構多與保險公司有“合作”關系,其定損結果容易受到投保人的懷疑。當前費率厘定權限不靈活、代理費過高、騙保、人情賠款等因素足以讓保險市場 “轉贏為虧”,進而導致保險公司惜賠,引發理賠糾紛。
“很多保險公司在條款解釋方面確實做得不是很好。”某保險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為了拉住客戶,一些保險員對于一些條款很可能不重點介紹或不介紹。在他看來,保險行業發展還不成熟,機制不健全。目前保險公司費率都打七八折,很多保險公司入不敷出,賠付十分謹慎。此外,司法鑒定的定損額也往往高于市場實際價格,雙方就容易因此產生矛盾。
上述保險行業資深人士指出,競爭的加劇使保險公司重銷售輕服務,大打價格戰,出現保險事故后就拒賠。這其實是把惡性競爭的后果轉嫁到了投保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