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相親結果如何?”十一黃金周剛過,對于假期相親未果、尚未“脫單”私下暗暗苦惱的單身一族來說,同事的這句問候語,不免再次勾起她們的傷心事。眼下,為躲避熱心同事的親切問候,她們寧愿不加入同事討論假期趣事的行列,選擇悄悄坐在辦公桌前,埋頭安靜工作。
在鄭州一行政單位工作的陳思聿,今年26歲,性格開朗、活潑愛動。兩年前與男友因為雙方無法在同一個城市工作的原因,無奈分手,到現在一直單著,從此加入家人、同事催著找對象的行列。剛剛過去的“十一”黃金周,她和家人一起去了少林寺,在游玩古跡的同時,她還在佛像前偷偷許下愿望——早些結束單身生活。
“開始沒想那么多,覺得可能緣分還不到吧,反正自己也年輕,就先自由一段唄,但是時間長了,想法變了,事情也變了,結果往往是事與愿違,說實話真有點發愁了。”陳思聿說,之前父母、同事都多次提醒過她:女孩子過了25歲還不結婚,就不好找對象了。起初,她并沒太把這些話當回事,認為不能固守傳統觀念,經過兩次相親后,不是因為對男方年齡問題、就是工作或者其他方面的問題,一直都沒碰到合適的、喜歡的對象。
“這究竟是怎么了?”陳思聿不免多次自問。“上班這幾天,已經有好幾個同事問我有關假期相親的事了,我都想躲了。”遲遲相親未果的思聿一臉無奈。
同是26歲的高妍也在這家單位工作,與思聿不同的是,雙節假期第一天,在親屬安排的一次相親中,與一位在銀行工作的男生見面,并且雙方都有好感,但因為男方年齡比她小3歲的原因,父母一直不太同意兩人交往。
現在每每聽到同事問起這件事,高妍都愁容滿面,坐在辦公桌前靜靜發呆,不知道是否還要繼續和這位心儀的小男生交往下去。
老家在山東濰坊的張曉雯,上周剛過了36歲生日,研究生畢業,大學畢業后就留在了鄭州工作,如今自己買了車買了房,日子過得很小資,唯獨家中缺少一個男主人。
張曉雯說,幾個關系比較鐵的大學同學都相繼結婚了,有的孩子都上幼兒園了,通過朋友介紹也相親多次了,卻一直沒有遇見合適的,這次雙節8天假,在山東老家約見了3位男士,但年齡都比她還要大好幾歲,“自己已經不小了,比自己大得多就不能接受了。”這次雙節相親,張曉雯依然是以失敗收場。
“同學打電話第一句話都是問‘找到了沒’,接著第二句就是‘天哪,怎么回事,你不愁嗎?”講到和同學的對話,張曉雯嘻嘻笑了起來:“愁嫁怎么辦,再愁嫁也不能把自己隨便嫁了啊,堅決不能委屈我多年的堅持,沒有男伴,我更能專心工作。”說起未來的打算,張曉雯一臉堅決。
“愁嫁是一時的,但不能因此就把自己急嫁了,”40歲的鄭州市民王柄嵐發表自己的看法,在感情方面身為“過來人”的她說,不見得嫁得晚就嫁得差,“大齡女不要失了方向,忠于自己,才能找到自己心儀的另一半,幸福地過日子。”
對于這些尚還年親卻自認為愁嫁的美眉來說,內地專家分析稱,主要是新的社會環境和中國傳統觀念男強女弱的家庭模式造成的,部分女性會過多將精力放在崗位競爭、熱衷求學深造,這樣一來,女性能力過高,男性就會有壓力。建議應該擺正自己的擇偶心態、把握好心理的這道門檻,盡量選擇在最佳年齡結婚、生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