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密低調的高效出行
“作為企業家,商務行程繁忙,擁有自己的公務機作為交通工具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行程,非常方便。其實在國內的公務出行我基本上不會使用公務機,只有在出國且日程緊張的情況下才會坐自己的公務機。”中國善爾健康集團董事局主席翟家華已擁有兩架龐巴迪公務機。他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目前,“善爾”號公務機一年約有400-500飛行小時,而飛行小時數超過300就說明使用公務機達到比較高效務實的階段。“我坐公務機的時間只占飛行小時數的1/3到1/4。有一次,我周五坐公務機到韓國濟州島辦事,白天結束工作,晚上就可以坐公務機飛到菲律賓,然后找酒店休息,周六接著工作,在菲律賓忙完周日我就可以坐公務機回國了,因為周日北京還有重要客戶要會談。但如果坐正常的航班可能要多耗上一兩天。”翟家華講述了一次他極為緊張的商務行程安排。
他告訴記者,現在高端客戶即使都安排坐民航頭等艙還是有很多局限性,而坐公務機和打高爾夫比較相似,公務機作為一個私密的空間正好是交流業務、談項目的合適場所。“我在商界的幾位朋友也經常借用我的公務機,用得比我狠,但他們無一例外感受到的都是公務機的快捷。”翟家華開起了玩笑。
“除了雇傭一個機組,還需要委托專業的公務機公司托管和維修保養,每次起降、申請航線費用都不少,公務機一年的費用不會少于3000萬元。所以購買公務機還是要從實用、經濟的角度出發。”翟家華如此算了一筆賬,他認為,國內像他這樣高效使用公務機的并不多,而且幾個企業家朋友共用一架公務機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記者調查發現,從2011年開始,國人在購買私人飛機的方式上也出現了變化。比如以前買一架公務機,客戶至少要有千萬甚至上億資產。可是現在,一人出1000萬至2000萬元,幾個人合伙一起買就可以有公務機使用。
作為目前國內金字塔尖的一群人,擁有了私人公務機,翟家華在圈子里的地位也有了微妙的變化,但他不認為擁有公務機就能對自己的一單生意或者一個項目起到決定性作用。“這只能增加一些印象分和信任度,比如我開一輛2.0的車和開奔馳600去見客戶,客戶印象肯定不一樣,而我要坐自己的公務機去見客戶,效果會更不同;如果對方有一架公務機,卻知道我有兩三架飛機,那又是一番情景了。”他對記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