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車心態慢下來 交通文明提上去
■理性看待“闖黃燈”爭議
公安部、地方交管部門及專家釋疑搶黃燈四大問號
疑問一:黃燈的功能變了嗎?
廣州交警部門介紹,黃燈的作用主要有兩個,一是為綠燈和紅燈之間創造一個緩沖期,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利用這段時間清空路口,為接下來的異向車輛行駛騰出空間。“如果大家都搶在黃燈內沖過停止線,路口根本無法凈空。”
“在公安部新令實施前,黃燈是一個提醒的標志,在這個‘緩沖地帶’基本不進行處罰,除非在明知道黃燈亮起還加速沖過去并導致交通事故發生。”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邱鷺風介紹,在這種情形下,多數司機甚至一些交管部門都不把搶黃燈視為違規行為。同時,搶黃燈行為也使行人、非機動車過馬路的時間客觀上被縮短,侵害了這部分人群的通行權益。這是公安部決定嚴厲處罰搶黃燈行為的初衷。
疑問二:處罰“搶黃燈”易致追尾事故?
公安部相關負責人認為,機動車行至交叉路口或者人行橫道之前,就應該履行減速緩行、停車讓行的義務。網友反映的“剎不住車導致追尾”的情況,很多都是沒有履行上述義務的違規行為。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楊建順說,機動車應減速緩行、停車讓行。至于有司機反映,在判斷自己黃燈亮時是否越過停止線上存在難度,他認為,這是個習慣問題。通過路口時司機若能降低車速,應當能夠較好地作出判斷。
廣州交警部門稱,駕駛員只要嚴格按照通過路口時“一慢二看三通過”原則駕駛,一般不會出現黃燈前“剎不住”,或者“被追尾”的現象。
疑問三:倒計時信號燈能否推廣?
公安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是否設置或者改建倒計時信號燈,各地應根據各自的經濟發展水平、機動車數量、交通流量等情況決定。公安交管部門將認真聽取意見,積極采納、不斷改進。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教授胡錦光認為實行倒計時紅綠燈,其利要遠遠大于弊。其最大的優點在于規則指引的確定性,并由確定性帶來的安定性和明確性。
疑問四:為何各地“搶黃燈”處罰不一?
公安部相關負責人認為,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法實施條例在全國具有普適性,各地也應該按照同一標準貫徹實施,因此,各地關于搶黃燈的處罰也應該是一致的。
這位負責人表示,大家之所以關注到執法技術問題,還是因為缺乏必要的交通安全意識。[詳細]
新交規引發爭論不是壞消息
對交管部門來說,針對新交規的所有爭論都是有益的諍言,爭論可以促使群眾深入思考交通安全問題,反省自身不規范、不文明的駕駛行為,其中的一些具體建議也有助于相關法規的修訂和完善。面對群眾對新交規個別規定的不理解,也不能全歸結為法規意識的淡薄,比如同樣是新規定,對開車打手機和不系安全帶的嚴厲處罰就得到了絕大多數人的支持。雖然群眾的常識未必絕對正確,但也絕不能漠視群眾基于常識做出的判斷,有關部門在制定關系公眾利益的法規時應該有更加開放的姿態。 [詳細]
給“闖黃扣分”設個“過渡期”如何
細看網友的聲音,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對“闖黃扣分”,機動車駕駛者往往以切身體會質疑其合理性,而行人更多則報以歡迎的態度。
這似乎說明,看似一個簡單的規定,其實牽扯到不同利益群體,不同的利益訴求,很難達成普遍的社會共識。在這種情況下,不妨考慮設置一個過渡期,創造各種條件盡快促成共識,否則,一刀切地立即推行可能會加劇矛盾。 [詳細]
讓"最嚴交規"喚起駕駛者的文明自覺
2013新交規出臺之前,酒駕、醉駕的單項規定,從時間和數據證明看“亂世需重典”是必要和及時的,這才有了“史上最嚴”新交規即使有爭議也依然是現有空間里可以寄予信任的理由,這無疑是重建新的秩序。還有什么比讓你我的生命世界里更有秩序保障還令人期待的事呢,基于這樣的信念,2013年讓大家有了更多美好的期盼。 [詳細]
多地暫不處罰闖黃燈 專家:闖了黃燈也不必太擔心
交管部門擬改進新交規執法 吸納合理建議
【編后語】2012年,各類“中國式”不良交通現象被廣泛報道,人們再一次真切感受到國人在出行文明方面的欠缺。2013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交規,雖然在一些規定上遭受爭議,但它毋庸置疑是為提倡一次全面的交通新風尚開啟了局面。“闖黃燈”扣6分的規定在人們“粗魯”的交通行為面前無疑是會被吐槽,但換個角度,或許,人們需要的恰恰是一份丟了的平和之心,在路上,慢點,互相謙讓點,或許黃燈就不再成為人們焦慮的光源,而成為你我文明出行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