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景二:一份洗滌劑至少“回鍋”3次
時間:2013年1月12日
地點:漢口紅旗渠路布蘭奇干洗店
12日下午,記者來到這家干洗店,以水洗工學徒的身份應聘成功。第二天上班后,記者注意到,店內不到10平米的水洗間內,擺放著大量羽絨服,甚至有些領口帶著高檔皮毛的羽絨服,也被隨意扔在地上。
一天下來,記者目睹了整個水洗過程。記者發現,師傅調配一桶洗滌劑,至少要用四次。頭兩次洗淺色衣物,隨后第二次洗滌過后的廢水將送往后臺水洗室,用于洗滌深色衣物。此時,洗衣機排出的廢水已經變為黑色,渾濁不堪。最后,深色衣物洗完后排出的廢水,用來洗滌汽車坐墊。
場景三:為省5元成本跳過“解毒”環節
時間:2013年1月14日
地點:漢口黃孝河路可麗舍干洗店
1月14日,記者以學徒身份,進入該干洗店暗訪。不料剛進入店里二樓搓洗羽絨服不到半小時,就因為員工操作失誤,引發干洗劑泄漏。當衣物干洗完后,師傅將干洗劑的庫門打開,一股極為濃烈的刺鼻異味撲面而來。一名洗衣工轉身從雜物堆內翻出一個口罩,遞給記者,示意戴上。
記者隨即以幫忙為由,跟隨這名洗衣工來到樓梯處。攀談中,他指著一個藍色工業桶,告訴記者:“這就是干洗劑,一桶要大幾千元,貴得很。”他還私下告訴記者,一般的干洗店里,干洗劑都是重復使用的,干洗機可以自動回收處理干洗劑。“我們店里已經很久沒往機器里加干洗劑了。”記者觀察干洗機,發現機器的確有三個回收槽,最左邊的一個回收槽里所盛的液體已經發黑。
一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干洗店重復使用干洗劑的現象并不少見,行內稱這種重復使用的干洗劑為“老湯”。由于干洗劑的主要成分是四氯乙烯,對人體有害,所以,干洗過的衣物,最好要蒸餾凈化一次,祛除殘留的有害成分。但是,有的干洗店為了節省成本,都跳過了蒸餾環節,因為如果那么做,洗一件衣服的成本至少要多出5塊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