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環保部發布消息稱,1月27日以來,全國有130萬平方公里的面積受到灰霾天的影響。據悉,這也是我國首次確切公布灰霾天的影響范圍。
此次能及時向公眾發布灰霾影響范圍的相關信息得益于,我國從今年1月1日起,對70多個城市開展了PM2.5的監測,而且還開始運用衛星遙感技術、從空中監測灰霾的影響范圍。
環保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高級工程師王中挺介紹說,利用衛星遙感技術監測灰霾相當于每一平方公里就能收集到一組監測數據,這樣的監測密度是普通地面監測站點不能覆蓋的。
灰霾主要是由空氣中細氣溶膠粒子構成,它對太陽光譜的可見光波段有強烈的散射,平時人眼感受到的“灰蒙蒙”的灰霾天,也是這種可見光的散射現象導致的?;谶@個特點,科學家利用衛星傳感器獲取的可見光數據并同時結合其他波段的數據可以對灰霾進行遙感監測。
王中挺介紹說,利用衛星遙感宏觀性特點可以實現對灰霾大范圍、區域性的監測。
灰霾監測中衛星遙感手段的應用,不僅可以彌補灰霾地面監測站點所不能覆蓋到的區域,而且衛星遙感得到的灰霾分布、面積、等級、頻次等指標可以大大豐富、完善當前的地面灰霾監測指標,有助于全面、客觀地掌握灰霾的發生狀況。此外,基于灰霾的光學特征開展的衛星灰霾遙感監測,可以較好地用于識別灰霾的發生及其嚴重程度。
目前,國內外的灰霾衛星遙感監測主要分為兩個步驟:一是“灰霾識別”,主要是在現有的云識別算法基礎上,將灰霾與薄云、薄霧等區別開;二是對灰霾光學厚度的定量反演,主要是在現有的比較成熟的氣溶膠反演算法基礎上,對灰霾輕重等級的劃分。
在分析的基礎上,科研人員通過對每日灰霾監測情況的分析,可以得到灰霾發生的頻次指標;在獲取灰霾遙感監測指標的基礎上,通過結果分析及報告編制,可制作城市群灰霾衛星遙感監測日報和月報,為了解區域及城市的灰霾狀況提供有效信息。
王中挺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今年1月份我國中東部出現了長時間大范圍的灰霾,環境保護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利用衛星數據,每日兩次對我國中東部無云覆蓋區的灰霾進行監測,獲取了每日的灰霾分布范圍及面積。
從2013年1月份我國中東部灰霾面積與2012年同期的比對情況來看,在1月上旬兩年的灰霾面積大致相當,而今年1月中下旬的灰霾面積明顯大于去年同期,截止到1月29日,超過100萬平方公里的天數已達10天。
從我國中東部2013年1月26日、27日灰霾比較嚴重時的監測結果,可以看出,26日中東部大部分地區都出現了灰霾,27日南方灰霾有所減弱,主要分布在華北平原和四川盆地,經統計灰霾面積為131萬平方公里。
據專家介紹,衛星遙感監測結果表明,衛星遙感技術作為一種新興的監測手段,可以實現對城市群及大范圍區域的灰霾監測,提供灰霾的分布范圍、輕重等級、影響面積、出現頻次等監測指標及日報、月報監測結果,與地面監測數據結果也可以互為補充、相互印證。(記者劉世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