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將至,辛苦了一年的中國人又將進入走親訪友、合家團圓的日子,“大吃一頓”早已成為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但面對吃完后餐桌上杯盤狼藉、滿桌剩飯剩菜,越來越多的民眾開始反思“舌尖上的浪費”,曾經司空見慣的中國式“剩宴”開始引起網民的關注,成為網絡上熱議的話題。為了更為有效的反對浪費,不少網民在網絡上發起以吃光盤子里的東西為主題的“光盤行動”。 “有一種節約叫光盤,有一種公益叫光盤!所謂光盤,就是吃光你盤子中的食物。拒絕浪費,珍惜糧食!從我做起,從今天開始,你,愿意嗎?” 北京市一家民間公益組織推行的公益活動得到越來越多的網友認可,許多演藝界的知名人士、官方認證的餐飲行業也都加入到“光盤行動”中來。一時間,在微博上曬出自己吃干凈的餐具和打包帶走的剩菜剩飯成為風尚。新華社發蔣躍新 作
活動接力:希望有更多的人成為種子和源頭
“有些餐廳就把宣傳頁夾在菜單的封皮和第一頁之間,讓顧客翻開菜單就能看到我們的呼吁。”為了更好地宣傳光盤行動,許多餐廳也想出了很多辦法。
在餐廳號召人們理性點菜,不多點飯菜,企業是否不愿支持呢?發起人王瀾松說:“我們在餐廳的宣傳基本上沒有遇到阻力,無論是店長還是服務員都很配合與支持。如果在點菜時,服務員能對客人進行不要浪費的善意提醒,說明這是一個很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有利于培養顧客的忠誠度和飯店的口碑。”
印刷費用從哪里來?14號第一次印刷時,是團隊中的幾個人湊了幾千塊錢,至于交通費等都是大家自掏腰包。隨著影響的擴大,一些餐廳也慷慨解囊,為“光盤行動”提供了支持。至于未來是否接受捐助,以及這些捐助如何管理和花費,我們還沒有考慮清楚,但是我們會很慎重地對待這個問題。
小小的“光盤行動”在數天內就影響千萬人,得到媒體廣泛關注,這是他們有所預料的。在發起之初,他們就以影響億萬人為目標。但是掀起高潮如此迅速,媒體反映如此之快,卻出乎他們的意料之外。
焦慧娟在活動過程中感觸很深:“我們僅僅作為源頭發出這個號召,說出很多人心底的話。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作為種子和源頭,把這個活動接力下去。”“感覺到世界能夠因我而改變,是一種巨大的成就感和喜悅感。喜悅是公益的源頭。” 發起人張頁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