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的各個版本,也反映了不同時代的語言和社會發展軌跡。上世紀60年代的版本,包含各種“主義”和“思想”的詞匯特別多;上世紀70年代的版本,出現了一度啟用又很快被廢止的簡化漢字;上世紀80年代則大量收錄了經濟、法律、技術領域的相關詞匯。
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后,《新華字典》進行了“顛覆性”的修訂,刪除了一些不太常用詞語,如“租借地”、“愚民政策”、“鍛鐵”等,增加了如光纖、光盤、互聯網、手機、艾滋病、木糖醇、克隆、基因、公訴、公證、期貨交易、盜版、審計、白領、藍領、綠卡、社區、超市、理念等上百個新詞。
在2011年最新的一版修訂中,近幾年網絡“熱詞”如“曬”、“奴”、“門”等字現身其中。讀者認為,《新華字典》增加新興網絡熱詞體現了時代特點,有助于“伴隨國人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