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結論
相比機場、火車站、汽車客運站,地鐵站內的人流量和流動性更大,加之個別站點的安檢不夠嚴格規范,給“黑手”留下了可乘之機。
質疑
“每天早上都被
人推著過安檢……”
乘客:地鐵安檢有盲區
在記者前往地鐵1號線、2號線各站點的安檢處調查時,從很多乘客處了解到,他們普遍擔擾過安檢時隨身物品的安全。
市民劉女士告訴記者,她每天早高峰過安檢時,幾乎都是被人推著過的,自己根本看不見包。在安檢機傳送帶終端,別人拿剩下的才是她自己的。“就怕包包遭偷了,手機都不敢揣包里。”
民警支招:安檢通道擁擠時,可將錢包、手機等貴重物品拿在手上,別放進包里過安檢機。
觀點交鋒
安檢機中物品被盜
誰擔責?
安檢方:只檢查違禁物品 無保管責任
昨日,記者在走訪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安檢工作人員稱,進入重要交通工具前的安檢程序是國家法律規定的,但法律只規定了必須對物品中是否含有易燃易爆等違禁物品進行檢查,并未要求對旅客的物品具有保管義務。
律師:產生財產損害 安檢方應賠償
“安檢方應承擔旅客財產損害賠償責任。”興華中律師事務所易川律師則認為,旅客是為了配合安檢工作才會讓財物脫離自己的控制。當旅客將物品放入安檢機后,對該物品的監管責任自然轉移到安檢方身上。在此過程中,旅客物品丟失或受損,責任應由安檢一方來承擔。
易律師認為,明確自身權利和義務、完善安檢措施,是各安檢口亟待解決的問題。同時,現行法律也應對安檢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法律關系作更加明確的規定。(見習記者涂文全 胥帥 鄧婧 攝影 謝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