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前,為了孩子的安危,施瑞華主任請來普外科副主任陳濤仔細地商討,如果內鏡無法取出,將采用“腹腔鏡手術”,將手術創傷減到最小。
手術開始后,消化科施瑞華教授開始設想能通過內鏡取出毛發團,但是很快,施瑞華就發現毛發團塊的(學名叫“頭發石”)直徑最粗的地方有3、4厘米,而且體積大,占據了整個胃部以及部分腸道,由于孩子的賁門(胃部上端)比較小,無法通過,用力拉扯可能會導致食管撕裂,再加上頭發是又硬又滑,沒法用拽住一根的方式將整個團塊拖出,嘗試了多次都取不出來。
此時,已經在手術室等候的普外科陳濤采用腹腔及技術,在妞妞的腹壁上打了三個孔,只用了約10分鐘的時間,就把寄居在胃和腸道里的“頭發石”慢慢地拖出。
只見這個“頭發石”的形狀和妞妞的胃部形狀一致,主體部分猶如新生兒的頭部大小,后面的拖出來的頭發還夾裹著黃色的膽汁等排泄物。然后醫生將“頭發石”放入無菌的塑料袋中,再將胃壁縫合。
施瑞華和陳濤醫生建議妞妞的父母,要帶小姑娘進行心理輔導,同時由于異食癖多是因為身體里缺乏某些微量元素,也要及時的給她補充這些元素,讓她改掉“吃頭發”的壞習慣;其次,作為父母,平時也要多加監管,注意她的行為、飲食方面的異常,加以糾正;最后還有一招,就是干脆給她剪成短發。
專家指出,異食癖在兒童中的發病率并不高。多是由于體內缺乏鋅,鐵等微量元素引起的,便試圖從非食物中去攝取;或者是由于腸道寄生蟲等軀體因素;也有因父母欠關心,饑餓時得不到食物,無意中吃了別的東西,漸成習慣。對有異食癖的兒童,父母要多加關心,滿足孩子正常食物的需求;盡量將異食之物藏好,以改變其習慣;避免讓兒童生活在單調環境之中;檢查治療腸道寄生蟲;通過心理治療,耐心的教育訓練,糾正不良習癖。在接受矯治的同時,驅蟲治療可望改善患兒體質及異食情況,但要防止復發。(吳倪娜盛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