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疑
為何同一檢測機構檢測結果卻不同
對于千足金摻假的行為,央視報道稱,在化學性質和密度方面,銥與黃金十分相似,一克黃金價格為300到400元,而銥只有50-90元。
然而,值得關注的是,無論是周大生還是百泰,都各自堅稱銷售的產品均有合格的檢測報告。周大生表示:在店銷售的產品,都100%經過國家及地方權威檢測機構的檢測和認證。
記者昨天從一位知情人士處獲悉,這些被央視曝光的企業的產品的確獲得了國家珠寶玉石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的檢測報告。也就是說,同一檢測結構卻給出了不同的檢測結果。
河北廊坊金街的周大生黃金專柜銷售人員向記者保證,這里賣的黃金首飾都是999的純黃金制成的。
周大生廊坊經銷商負責人王先生表示,每一件貨品都是經過國家級檢測中心鑒定完后帶著證書才能上柜銷售的,他自己都搞不明白,為什么鑒定完了還會出問題。
記者昨天獲得了該店出具的一份檢測報告顯示,被央視曝光產品的送檢單位是周大生珠寶股份有限公司,檢驗類別屬于委托檢驗,檢驗單位是國家珠寶玉石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編號為S-WT2012-0947。
與廊坊周大生一樣的是,央視曝光的在河北唐山市黃金珠寶總匯百泰黃金專柜購買的標稱純度為千足金的黃金項鏈,檢測結果顯示含金量只有996.3‰。該店相關負責人也出示了自己的檢測報告稱:他們的產品是得到國家珠寶玉石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出具的“合格證書”,該證書的簽發日期是央視3·15晚會前夕。
國檢:暫時未有明確回應
對于同一檢測機構卻出具了前后不同的檢測結果,記者昨天與國檢中心聯系,該中心一工作人員只是表示,廊坊周大生的千足金是否在國家珠寶玉石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檢測,需要提供檢測證書的編號和防偽碼,才能查看。
“我們的檢測是以‘件’為單位計算的,只要是送檢飾品都逐個進行檢測,之后出具相應的檢測證書和證簽。”該工作人員說,“檢驗中心根據送檢樣品的成分和國家相關標準進行認證,是玻璃,檢驗證書上就寫明成分為玻璃,而黃金則根據國家標準,認定為千足金、足金、24K金、18K金等不同種類。”
記者隨后再次致電欲將編號告知對方查詢時,對方電話卻提示已不是辦公時間了。在央視報道中,國家珠寶玉石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主任柯捷表示:“銥這個元素在999的產品里出現,我們認為是不正常的。”
昨天,記者聯系柯捷本人,她以開會為由未接受采訪,此后記者發短信提出采訪,她也未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