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大學生貪慕虛榮超前消費,商家與信貸公司聯(lián)手圖利,使學生陷入消費陷阱
多家商鋪店主表示,與捷信的合作他們不會從中分成。不過,大量學生的超前消費為店鋪帶來豐厚盈利,確是不爭的事實。張正說,武漢幾個大型電子產(chǎn)品聚集地以及蘇寧、國美等店,基本覆蓋捷信的服務。
但也有商家拒絕捷信的邀約。“捷信來談合作,我計算了利率就決定不做。這是損人利己的行為。”一位商鋪店主說,一年利息收40%多,捷信等消費品貸款其實就是“高利貸”。
這種顯而易見的高利息交易,為何吸引大學生趨之若鶩?一位大學生說,班級里許多人使用蘋果牌手機,怕別人覺得自己寒酸,也想買一部。
龐大的學生群體數(shù)量也催生了武漢異常火爆的“學生經(jīng)濟”。武漢的不少商圈全靠學生消費群體拉動,信用卡、數(shù)碼產(chǎn)品等有專門的學生分銷渠道,瞄準學生的房屋出租、餐飲等行業(yè)的消費標準比普通武漢市民的還要高。
接受記者采訪的不少商家給學生消費群體的描述是“花錢大方,追求時髦。”記者在武漢大學本科生中進行隨機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受調(diào)查的30個學生中擁有智能手機的達24人,擁有信用卡的為22個,信用額度從500元到5000元不等。他們的月均生活費為1380元,從800元到3700元不等。因聚會、約會等原因,出入KTV、酒吧等娛樂場所的月均次數(shù)為1.5次。“這個水平是高于普通武漢市民的。”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葛建廷說,在虛榮心和攀比心態(tài)的驅(qū)使下,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選擇了“超前消費”。
還有一些大學生表示,在銷售專員的凌厲攻勢下,會出現(xiàn)消費沖動。中國地質(zhì)大學江城學院的王勇(化名)最近向家人求助,才把3600元的HTC手機貸款還清,而這款手機原價才2300元。
王勇說:“銷售專員當時給我辦的是 零首付 ,12個月每個月還299元。沒想到,開學后的3月份多花了點就還不上了。”
為此,王勇還曾去肯德基打工。工資還沒發(fā),銷售專員的催款電話便接踵而至,“說不還會影響以后買房還貸等,我很害怕,只好向家人求救 。”
以寬松門檻放債形成非理性消費誘導,大學生可以向法院起訴,要求降低利率
武漢捷信稱,從一年多運營情況統(tǒng)計,武漢逾期未還的“貸款學生”近100名,有的電話已經(jīng)打不通了,向戶籍所在地發(fā)催款函也沒有回應。公司將這些人不良記錄上報到有關金融部門,這些大學生會背上信用污點。
萬人信貸、百人失信,這個比例或許并不算驚人,但背后折射的問題值得思考。
有專家認為,大學生雖已經(jīng)成人,但是消費觀卻尚未成熟。消費金融公司在趨利動機下,以寬松的門檻向大學生放債,對非理性消費在客觀上形成誘導。
在武漢,信用卡、智能手機、3G網(wǎng)絡等業(yè)務都有公司專門的部門來負責拓展學生市場。招商銀行、工商銀行等多家銀行都推出了專門針對學生的信用卡品種,額度少則500元,多則3000、5000元。辦理信用卡門檻很低,“只要抄下身份證號就能辦。”
中消協(xié)律師團團長邱寶昌表示,國家應加大對消費金融類公司的監(jiān)管,同時倡導不攀比、不虛榮的社會風氣,教育大學生樹立理性消費觀念。央行2009年叫停了銀行對大學生發(fā)放透支額在1000元以上的信用卡,就是不希望大學生在求學期間背上沉重的債務。
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教授喬新生說,按照我國法律規(guī)定,民間借貸的利率不得超過銀行同類利率的4倍,換句話說,如果與銀行同期利率相比超過4倍,那么超過的部分不受法律保護,大學生可以向法院起訴,要求降低利率。
喬新生說,我國正在向信用消費階段過渡,貸款分期付款購買商品的現(xiàn)象將會越來越普遍。他建議,相關部門應當盡快制訂“貸款人法”,全面規(guī)范金融典當、擔保、財務公司的貸款行為,防止出現(xiàn)大規(guī)模的金融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