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類公廁,蘆山縣人民醫院相應保障清潔最為完善,在門診大樓一樓右側的公廁外,醫院方面專門準備了多個水桶,供使用者洗手及沖洗廁所。但由于蹲位有限,使用者時常都要排起長隊。除此之外,其他地點的類似廁所,都因為無法沖洗,在多日使用后,人員根本無法入內。
第二類公廁,目前主要設置在城區相應人員集中的安置點附近。雖然救援單位已陸續安置多個流動簡易廁所,但因為缺乏必要的清潔維護,很快都無法使用。昨日下午,在縣城體院館附近東風路上,2名女生前往設置于此的流動簡易廁所,但在打開門的那一刻,隨著一陣驚呼,滿地的污物迫使其最終選擇放棄。
第三類公廁,當地居民因地制宜,選擇在靠近安置點的荒棄山頭上通過挖坑搭建而成。
昨日清晨,位于蘆山中學內的安置點,隨著起床的腳步,眾多在此安置居住的災民、救援人員、學生都開始使用廁所。盡管安置點內有多個流動簡易廁所,但因為缺乏清潔管理,大部分已無法讓人駐足。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人只能冒險選擇前往那些樓體已經開裂的教學樓內使用廁所。
針對目前蘆山城區公共廁所方面相關情況,蘆山縣住建局下屬城投公司副總袁杰介紹,目前主要還是管理人手缺乏的問題,之后將協調人員對相應公廁進行管理。同時,從外面緊急運送過來的新流動簡易廁所將在最近兩天加緊裝配并投入到各安置點內。
記者還在多數鄉村點了解到,臨時安置點多數未設置臨時廁所。在蘆山縣蘆山河大橋附近的金華路160號樓房的對面馬路上,村民趙東稱,占用道路上的帳篷是24日才搭起。他所在帳篷周邊有另外8戶,但村民上廁所還是到對面的房屋去上。
“先是解決住和吃的問題,上廁所的問題再來解決,自己小心是必須的。”趙東說。
120個帳篷 僅配兩個糞坑
南都記者昨日走訪付家營組帳篷點發現,接近120個帳篷里,住了約550余名村民。在這120個帳篷圈直線距離不到10米的范圍內,設有兩個用黑色帳篷搭起來的糞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