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住房公積金夢想
“從成本角度,企業不愿意給外來農民工繳納;同時,繳納住房公積金造成農民工現時收入降低,異地之間公積金提取和轉移等問題,也給農民工使用公積金造成一定的障礙”
“一種有夢想的生活。”這是杜帆對于自己城市生活的期待。
目前做著快遞員的杜帆,正在找尋新東家,條件只有一個——給他繳納住房公積金。
“我上網查過了,新聞里說住房公積金是一個能幫我們實現‘居者有其屋’的制度。我也想在這座城市有自己的‘半畝三分地’。”杜帆說,不過他的很多同事由于害怕最后拿不到自己交的那部分錢,覺得這樣的規劃“一點也不劃算”。
“其實我對住房公積金也不太明白。你知道怎么用嗎?這個錢到時候怎么給我啊?不是只有國家單位才有吧?”面對記者,杜帆問個不停。
他告訴記者:“我們來的時候,公司給我們的承諾是兩年以后辦理三險一金,但到現在了還是沒辦。”
杜帆說,在此之前,他們這里有的人甚至都沒有聽說過住房公積金,因為他們覺得這是城里人才能享有的“福利”。現在,對于住房公積金,杜帆所在公司的人有兩種態度:40歲以上的人對住房公積金基本不考慮,他們就想多掙些錢回家;而年輕人則希望通過住房公積金,在城市里買下自己的房子。
“公積金好倒是好,但畢竟還要自己交一部分錢,而且,老板愿不愿意交另一半還是個問題。”杜帆的同事老張對記者說,“我們這些農民工,連簽個勞動合同都沒完全解決呢,還住房公積金,別做夢了。”
對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物流公司老板向記者表示:“農民工流動性很大,差不多每年都要輪換,要給他們全部繳納住房公積金的可能性不大。而且有些工人聽說自己也要交錢,也不太愿意。”
“說我們不愿意那就是個借口,只是老板自己不愿意出這些錢。但我們也確實有顧慮——如果有一天到其他城市打工,又或者哪天混不下去了,要回老家,那些交的住房公積金該怎么辦?”杜帆又是一堆問題。
對于住房公積金問題,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的2013年《中國房地產發展報告No.10》中是這樣表述的:對于在城市買房的房款籌集方式,農民工也越來越接受公積金貸款和銀行貸款,特別是高收入農民工,尤其希望通過公積金貸款來提高自身的支付能力。目前外來農民工住房公積金繳納力度不夠理想,一方面從成本角度出發,企業不愿意給外來農民工繳納;另一方面,繳納住房公積金會造成外來農民工現時的收入降低,同時異地之間公積金提取和轉移等問題也給農民工使用公積金造成一定的障礙,這些因素制約了外來農民工住房公積金的繳納力度。因此,政府相關部門要制定完善外來農民工公積金提取和異地轉移的相關政策,逐步將符合條件的農民工納入城鎮住房的保障體系,提高外來農民工和用工企業繳納住房公積金的意識。本報記者趙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