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更辣,是“非主流”
辣椒,還須“辨味”
近日,微博上流傳著一個“中國各省吃辣能力排行榜”,湖南以最能吃辣排在第一位,貴州第二,四川和重慶并列第三,湖北排名第五,其代表辣菜為鴨脖。
昨天,記者調查發現,這個排行榜,主要是從辣度來評判,而湖北人的食辣口味上,更講究“辣得夠味”,在微辣基礎上,最愛甜辣、香辣,而不是單純追求“越辣越好”。
目前,在年輕食客中,以及有些標榜“年青態”的餐飲店,有一種趨勢,就是拼命追求辣度,越辣越好!辣得跳,才是好辣椒。哪怕鼻涕眼淚齊飛,也要與辣椒共舞。
對此,資深美食達人徐鵬認為,年輕人希望體驗更多刺激,這一點無可厚非,這應該算是一種“非主流”的食辣觀。其實,湖北人比較追求菜的本味,制作辣菜時,一般不會很辣,往往還會放一點點糖,讓菜呈現“甜辣”口感。周黑鴨,辣中微甜;新農牛肉,甜中微辣,就是其中的代表。
精武鴨脖,本報記者18年前在它最初興起時,就品嘗過最為正宗的味道。它添加了一些香料和糖,口味在辣、麻中偏于香麻、香辣,號稱“辣嘴不辣胃,辣中有香味”。如今的一些“鴨脖”,可能沒有掌握鹵制訣竅,只有單純的辣,缺少回味。
如果說周黑鴨、鴨脖是開胃小食品,湖北廚師在菜肴制作上,其實更有講究。
首先,他們對辣椒的評判和使用標準有兩條:一是辣度,一是辣味。前者,是純粹的鼻、口腔和喉部的感官刺激;后者,是辣椒給予人們的回味(后味)。真正的食客,還是比較追求這種“辨味”境界的。
即使是辣度,也分為三級:大辣,中辣,微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