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面臨“申訴難”與“維權難”的現象
美國國務院授權實施訪問學者交流計劃的機構存在規模、實力的差異。大的機構負責操作此項目的團隊有幾百人,小的機構只有幾個人在操作,甚至有的原來是做中美教師培訓交流項目的機構,也轉身申請資質來做SWT項目。
中國青年報記者從土耳其、俄羅斯等國家以及臺灣地區去美國帶薪實習的一些學生那里了解到,項目費用中含有1000美元的機票交通費用。而中國大陸部分赴美國帶薪實習學生的這筆費用都落進了教育中介機構與美國執行方的腰包。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實習學生告訴記者,前年,有一個周末,包括自己在內的六旗主題公園100多名實習學生被安排加班到晚上10點,結果錯過了回洛杉磯的末班公交車。面對100多名加班的實習生,執行方只派來一輛有30多個座位的中巴車。雙方矛盾激化,最后撥打911電話,警方來后才平息此事。
在向執行機構反映種種遭遇都石沉大海之后,部分赴美國帶薪實習的學生轉向中國駐美國大使館或總領事館求助。中方使領館的領導高度重視,在表明立場與關切的同時,協助推薦律師向美國司法機構提出訴求。
不過,當地的律師則表示,部分赴美國帶薪實習學生遇到的問題,未構成嚴重侵犯人權、造成肢體與身心傷害等法律后果,還得依據實習學生和公司簽訂的合同,通過協商等手段加以解決。
根據美國《教育及文化平等交流法案》規定,赴美國帶薪實習的學生是先得到了預雇傭進入該國的。如果實習學生不接受雇主安排,擅自辭職另找工作的話,其在美國的留居身份就變成了非法的,人身安全與權利得不到法律保障。
北京一所大學的Cora同學介紹,在美國與她同住一套公寓的國內某大學7名學生,因為對教育中介機構以及美國執行方和雇主不滿意,辭職后沒有履行相關義務,被前雇主告上美國移民局。結果7人被遣返回國,赴美國帶薪實習的想夢灰飛煙滅。
“美國是一個不錯的國度,去美國學習交流與體驗文化的途徑有很多,請擦亮眼睛,謹慎選擇交流項目。”部分參加過赴美國帶薪實習項目的學生忠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