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屆畢業生即將離開校園,這是他們與工作單位簽約的最后時刻。然而,面對“史上最難就業季”,中國的大學校園充盈著與往年不同的無奈。
數據顯示,今年中國將有699萬名普通高校畢業生,是大學畢業生最多的一年。但與此同時,中國經濟增幅趨緩,部分企業招聘意愿降低。
截至目前,中國各地為2013屆畢業生舉辦的具有一定規模的現場和網絡招聘活動約1.4萬場,比去年同期增加1000余場,但依舊不能滿足大學生的就業需求。
不少研究生畢業生也告訴記者,雖然通過讀研提高了自己的學歷,但在不景氣的形勢下,找工作依然不容易。
李雅是吉林大學2013屆英語專業研究生,這些天剛剛體檢結束,等待一家銀行的錄用。她告訴記者,今年的工作太難找了,投了很多簡歷都石沉大海,自己身邊的好多人找工作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中國一家專業的教育數據咨詢公司麥可思日前發布的《2013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稱,目前2013屆高校畢業生總體簽約進程與上屆相比明顯下滑。
這份報告的調查時間為2012年10月29日至2013年4月10日,被調查的2013屆碩士畢業生簽約率僅為26%,低于2012屆同期11個百分點;本科畢業生為35%,低于2012屆同期12個百分點;高職高專畢業生為32%,低于2012屆同期13個百分點。
教育部有關負責人近日表示,各高校不準以任何方式強迫畢業生簽訂就業協議和勞動合同,不準將畢業證書、學位證書發放與畢業生簽約掛鉤,不準以戶檔托管為由勸說畢業生簽訂虛假就業協議,不準將畢業生頂崗實習、見習證明材料作為就業證明材料。
同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教育部、財政部發出通知說,從2013年起,對享受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畢業年度內高校畢業生給予一次性求職補貼。
針對一些專業就業存在結構性問題,教育部副部長杜玉波近日表示,今后要下決心、下大力氣調整學科專業結構,鼓勵高校合理定位,在不同層次、不同領域辦出特色、爭創一流。要進一步健全專業預警、退出和動態調整機制,對連續2年就業率較低的專業,除部分特殊專業外,實行減招,直至停招。
此外,一些高校在加大對就業招聘支持的同時,還加大了對創業的引導,試圖通過創業為大學畢業生尋找更多就業機會,落實中國教育部提出的2013年各地各高校要進一步加大工作和政策力度,努力實現高校畢業生更加充分和更高質量的就業。
吉林大學校長李元元說,吉大通過三到五年的努力,力爭讓本校畢業生每年有3%——5%的同學具有創業能力,在大學科技園為學生創業提供創業基金等便利,為的就是要讓畢業生實現充分和高質量就業。
吉林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長趙俊芳則表示,自主創業是大學生就業道路上的亟待開發的領域,一旦大學生創業成功,不僅可以解決自身的就業問題,還能為社會、為更多的大學生創造就業機會與崗位,一舉兩得。(記者張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