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升學率高就是好學校嗎?今后,考評中小學將不再看升學率和分數排名。昨天,教育部啟動“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將在全國推行新的評價指標體系,重視學生品德、身心、興趣愛好等方面的發(fā)展。教育部要求,學校評估結果要向社會公示。
評價看重5方面20指標
昨天,教育部基礎二司司長鄭富芝介紹,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目的是建立體現素質教育要求的中小學教育質量評價制度,扭轉單純以學生學業(yè)考試成績和學校升學率評價中小學教育質量的傾向,扭轉“評學生看分數,評學校看升學率”的傾向。
建立綠色評價指標體系是重中之重,包括學生品德發(fā)展水平、學業(yè)發(fā)展水平、身心發(fā)展水平、興趣特長養(yǎng)成、學業(yè)負擔狀況等5方面20個關鍵指標。
評價方式避免統考統測
目前,很多省市也有自己的質量評估標準,很多需要所有的學生統考統測,來評價教學效果。鄭富芝說,評價方式上不提倡另起爐灶,主要通過測試和問卷調查,同時面向學生群體采取科學抽樣,改變統考統測做法,避免加重學校和學生負擔。此次,將改變過去主要依靠經驗和觀察進行評價的做法,更加看重學生進步程度和學校努力程度。
“體檢報告”要求公開
鄭富芝介紹,在此次改革中,提出要對評價內容和關鍵性指標進行分析診斷,分項給出評價結論,提出改進建議,形成學校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報告。“就像我們的體檢報告,要把身體各部位的情況和問題一一講清楚,而不是簡單籠統地說身體好不好。”他表示,這些“體檢結果”將由各地的教育部門向社會進行公示。
在評價結果使用上強調改進和激勵的功能。據悉,如果發(fā)現學校在可改善的范圍內沒有改進,則將影響學校評優(yōu),從而改變過去只看結果不看變化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