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伊始,這個熟悉的網站卻打不開了,長期籠罩在姚明光環下的巨鯨音樂網,能說服股東的投資,卻不能說服消費者對正版的支持,終于傳出了即將關閉的消息。一頭擱淺的“巨鯨”,一次頗為輕率的決定,讓姚明的300萬首輪投資與數百萬追加投資成為了他商業生涯中尷尬的一景。
然而姚明賬簿上最大的黑洞是他曾經的母隊:上海東方大鯊魚俱樂部。自姚明涉足CBA投資以來,這已經讓他虧損了數千萬元。盡管姚明對球隊的規劃堪稱一流,但這個完全職業化的俱樂部卻在半職業化的CBA聯賽面前被狠狠挫敗。“鯊魚”也掙扎無力。加之近年來眾多CBA燒錢大戶均不惜重金加大投入,動輒五六千萬煞是驚人,沒有任何實業的姚明,無法實現滾動發展。故此他投資CBA最大的弱勢就在于這點——其他俱樂部均有實體產業依托,而姚明卻沒有,在CBA中,姚明成了突出的異類。
投資自己的母隊,與其說是興趣性投資,不如說是感情性投資,就算再虧損,也擋不住姚明對母隊傾注的感情。“我們依然認為,我們的投入都擁有足夠的回報,每一筆開銷都是值得的。”上海大鯊魚總經理、姚之隊負責人章明基坦言:“姚明從未拒絕過俱樂部花錢的提議。”
觸角太廣難以面面俱到
球隊之外,姚明的投資一度曾涉及健身俱樂部、酒店等,但投資收益均不樂觀。其中最引人關注的,莫過于姚明于2011年宣布成立納帕谷姚家族葡萄酒公司,開始大舉進軍葡萄酒產業。葡萄酒是個頗為講究的老牌傳統企業,想“撈快錢”實屬大不易,從栽種葡萄到獲得品質較佳的葡萄酒通常耗時需長達10年以上,投資回報周期漫長,要達到盈虧平衡需要長時間投入,姚老板要想在短期大幅獲利,顯然是個并不現實的期望。
還是出于“興趣加熟悉”,2011年,入股北京合眾思壯科技公司是姚明的又一次試水。他表示:“從體育到音樂到空間信息科技,都是新興產業,是我所喜歡的領域,也因為喜歡而了解而熟悉。”然而自2010年上市之后,合眾思壯每個季度都出現同比下滑,以姚明目前持有的股份來看,縮水比例高達76.24%。姚明在高科技產業上的初次試水,暫時來看,也是難言成功。
金融業對姚明也產生了巨大的吸引力。2011年,姚明參與了黃杉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籌建。這是一家以體育產業為主要投資方向的私募基金管理公司,隨后,姚明又接手了弘遠股權投資基金管理公司,二次進軍私募股權投資領域。這家公司的投資領域要更為寬泛,所以外界普遍認為這是姚明深層次介入金融行業的一個信號。對于正趨于燥熱的國內PE業,姚明能否穩妥發力,也是未知數。
怎樣保證面面俱到,是姚明與姚之隊的當務之急。人們目前看到,除了在北京和上海的房產投資有較大幅度的升值外,現在的姚老板在投資領域的業績并不突出,至少姚之隊也還沒有準備好。若連姚明的投資架構都風險重重,中國又有幾個姚明能經得起這樣的商業巨耗呢?(張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