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麗江一所鄉村小學學生“用江水泡飯”的圖片讓眾多網友“瞬間淚奔”。7月2日當地教育局稱,這名孩子加水是因為當日飯菜有點咸,該小學營養餐補助資金管理規范,賬目清楚。
昨天,該小學海校長稱當時有菜也有油茶。而發帖人張云明稱當時沒菜只有油茶泡飯。”
關于“當天的晚餐到底有沒有菜”的爭議最早要追溯到6月29日的一條微博。實名認證為“愛心公益人士,安徽省阜陽市阜陽師范學院信息工程學院學生”的張云明在下午5點發了一條微博:“放學后排隊打飯,今天吃的是米飯泡油茶,沒有菜,有些孩子還往米飯里面加江水。”這條本意為希望更多的人關注山區孩子的微博引發了網友熱議。據了解,所謂的油茶就是白水、油、鹽還有茶葉。有人因此質疑麗江市永勝縣東山鄉東江小學的營養餐補助“是不是被挪用?”還有網友就孩子的飲食飲水安全對校方進行指責。
校長:晚餐有油茶也有菜
志愿者:當晚的確沒有菜
昨日,記者就此向永勝縣教育局、東江小學海校長以及發帖人張云明進行求證。
永勝縣教育局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東江小學現有學生96名,全部為傈僳族學生,其中享受國家寄宿制貧困學生補助費和營養餐補助的學生有68人,學生享受平均每天4元的國家寄宿制貧困學生生活補助費及每天3元的營養餐補助,這些資金都是全部按時足額劃撥學校。“絕對沒有任何問題,”這位工作人員強調說,“學生不用自己付一分錢,還吃得比在家里好。”
被卷進這場輿論熱潮的東江小學海校長向記者介紹了每天每人7元錢的用餐標準:“一般早餐是面條,午餐一葷一素,晚餐是一菜一湯,同時還根據營養菜譜進行搭配調整。”而那天引發爭議的油茶只是學校為了配合當地學生飲食習慣進行的調整,每十日喝一次油茶來配菜,即一菜一油茶。
對于6月29日張云明微博中所提及的“今天吃的是米飯泡油茶,沒有菜”的說法,海校長改變了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對張說法的證實,而是稱當天張云明是在學生用餐中途拍的照片,而那時“女學生已經吃了一半飯”,“事實上,當天有油茶也有菜,不存在克扣情況”。
對此,張云明向記者回顧了6月28日和6月29日兩天的餐單:6月28日的早餐是蔬菜配面條,中午是豬肉、炒白菜和湯,晚餐是炒白菜和酸菜湯。6月29日的早餐和中餐與前一天一樣,晚餐是油茶泡飯。他一再強調:“當天的確是沒有菜。”并稱自己從學生開始打飯到用餐的全過程都在現場,而這一點,在他6月29日所發的一張關于學生排隊打飯的圖片也能得到證實。
此外,對于海校長關于“十天吃一次油茶泡飯”的說法,記者從張云明處得到了證實。
營養餐賬目有公示
但目前不能提供
張云明告訴記者,他所發布的微博以及在7月2日發布的說明中關于“學生餐飯情況”,“當地人喝慣了油茶”,“校長和老師為學生盡心奔走”,以及“東江小學對營養餐補助資金的收支賬目進行公示”幾部分都是自己親眼所見。
關于東江小學營養餐補助資金的收支賬目的公示情況,海校長告訴記者,由于學校距離市場很遠,所以每十天進行一次采購,采購種類有油、米、面、鹽、豬肉、各類蔬菜等,學校隨之每十天在公示欄進行一次公布,其中包括所購食品調料的市場價和采購價。同時,公示欄上還公布了“營養餐體驗情況”,這些體驗者包括住在附近的學生家長、校長本人以及學校老師。
在記者向海校長索要關于公示欄的照片或者營養餐補助的收支賬目時,海校長表示,目前學校學生放假,而他本人在永勝縣,“我回到學校之后,可以把這些提供給你們,你們也可以實地來看看具體的情況。”
“江水泡飯”是誤讀
學生因油茶咸才泡江水
關于一直備受爭議的“江水泡飯是生活習慣”的說法,縣教育局、海校長以及張云明都稱這是被誤讀的說法。
“我在聲明中說的是當地有喝油茶的習慣,我在走訪當地人家里的時候,也親眼看到他們以油茶代菜。”張云明對此一再解釋說。
因為這句話被眾多網友批評的海校長就此進行了糾正:“我當時說的是當地有喝涼水的習慣,我本人也是喝涼水長大的。”“喝涼水長大”的說法,還來自于永勝縣教育局的工作人員。隨之,他補充說道:“當然,學校在引導學生講衛生方面是有責任的。”
但在海校長看來,一直以來,他們所做的工作都是盡職盡責,關于講衛生的問題學校每次在大會小會都會對學生進行糾正和引導。“這次的事件,只是個別學生因為油茶太咸所以才加了江水。”(實習記者 王茜)
實習編輯:段咪